朱熹《大学》“正心”工夫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7:01
   朱熹对《大学》注释用功之深,足见他对《大学》的重视,他注释也不仅是为了解释其中义理以展现他的理学思想,而且也是为了给普通人提供一条由凡至圣的阶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中,“正心”这一工夫环节涉及心,这个范畴在朱熹哲学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朱熹“正心”工夫的深入研究可以同时窥见他的心性论和工夫论宗旨。对于朱熹来说,“正”既是工夫也是工夫的目标。作为工夫,“正”是纠正心的过程;而作为工夫的目标,“正”就是心之发的合理,无过无不及。“心”不仅可以作为工夫的主体具有统摄主宰的能力,也可以作为工夫的内容代表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作为工夫的主体,“心”是“正”的工夫的实施者;作为工夫的内容,发为不合理的“心”就是被“正”的工夫所纠正的对象。当“正心”这一工夫独立于其它工夫条目时,还可把“正心”内部分成遇事前、遇事中和遇事后,他认为每个阶段的工夫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正心”工夫过程。通过遇事前的涵养工夫实现心本然的“寂然不动”;通过遇事时和遇事后的省察工夫实现“心”的“感而遂通”。最后还需通过外在的“效验”验证心是否确实得正。当“正心”这一工夫融入诚意修身等工夫时,朱熹将它看成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连接身心工夫的枢纽和由内到外的重要转折点。一方面,“诚意”是“正心”工夫的条件,而“心正”又可以作为“意诚”的效验;“正心”是“修身”工夫的条件,而“身修”又可以检验心是否得正。另一方面,心内在的工夫涵养由“正心”转化成了外在工夫的指导,影响身的视听言动。此外,将朱熹“正心”工夫与孟子“尽心”、“求放心”、“存心”、“养心”工夫对比研究发现,“正心”工夫可以完全涵摄这四个心之工夫。最后,通过深入研究朱熹对“正心”工夫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发现他对心这一范畴理解上的巨大张力,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个工夫环节之中。因此,从工夫的角度看,朱熹哲学不可不说是一个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心学”体系。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B244.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二章 朱熹对“正”与“心”的理解
    2.1 朱熹心性论基础
    2.2 正心之“心”
    2.3 正心之“正”
第三章 正心工夫
    3.1 正心的工夫过程
        3.1.1 “事未来”
        3.1.2 “应事之时”
        3.1.3 “事已应去”
    3.2 正心的工夫效验
第四章 正心与诚意修身
    4.1 正心与诚意
    4.2 正心与修身
    4.3 正心在《大学》工夫环节中的作用
第五章 正心与其它心之工夫
    5.1 正心与求放心
    5.2 正心与尽心
    5.3 正心与存心
    5.4 正心与养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加林;;刘清四:朱熹的贤内助[J];炎黄纵横;2018年10期

2 房玉柱;;朱熹的美善观[J];中国美学;2016年01期

3 康德衡;;朱熹理气论与有机世界观[J];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01期

4 国风;;朱熹像[J];朱子文化;2019年06期

5 张新国;;朱熹早年仁论的思想世界——李侗仁论思想探赜[J];现代哲学;2020年02期

6 达新华;;七律·咏朱熹[J];朱子文化;2020年01期

7 王建成;;朱熹书信中的读书之法[J];朱子文化;2020年01期

8 唐纪宇;;儒家生活方式的重建——朱熹修礼的基本原则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2020年03期

9 刘沁;;朱熹论“理一分殊”中的同一与差异[J];哲学动态;2020年06期

10 朱漢民;;朱熹以理釋仁的路徑和意義[J];中国文化;202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朱熹风水思想的历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张克宾;朱熹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潘牧天;朱熹语录文献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包丽虹;朱熹《诗集传》文献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权相佑;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朱俊艺;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冷天吉;知识与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郝永;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彤;朱熹《大学》“正心”工夫研究[D];山西大学;2020年

2 杨雅男;朱熹的蒙学与哲学[D];天津大学;2013年

3 刘欧;朱熹传道活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4 许金德;朱熹思想与中医养生文化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段雯佳;朱熹道德修养工夫概论[D];南京大学;2011年

6 高宜琴;朱熹社会秩序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李文菊;对朱熹格致之学的辩证审视[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春桃;朱熹诗浅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程婷;朱熹的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董煜宇;朱熹科学思想管窥[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73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73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