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字中的指示符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2:01

  本文关键词:指事字中的指示符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指示符号作为指事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历来研究者们都是在文字学视角下对其进行解释,即只是将指示符号看作性质单一的文字笔画,遵循着文字的线性组合和约定性法则进行意义表达。本文在传统文字学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汉字符号学的观点进行指事字中的指示符号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总结前人对指事字和指示符号的研究来得出本文对指事字和指示符号的观点,并通过具体的例字,来尝试解读指事字研究分歧点---指示符号的跨界类符号性:指示符号作为文字笔画参与文字构成进行意义表达时却遵循着图像的空间结构法则。可以说指示符号既是文字又是图像,它在二者彼此独立分离的同时又彼此跨界统一,是一种集文字性与图像性于一身的类符号现象。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找出并交代历来研究者对于指事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分歧点---指示符号;第二部分分析王筠和朱骏声共同认可和有分歧的指事字,结合符号学的观点,得出本文关于指事字的定义见解: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指示符号的内涵,将指示符号分为三个大类:定位指示符号、标出指示符号、摹状指示符号,以此探究其跨类统一的类符号性;第四部分揭示出引起指事字研究分歧的关键—指示符号的类符号性质;第五部分结合当今实际生活,分析类符号现象在广告创意等领域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指示符号 图像 文字 类符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3
  • 1.1 选题缘起10-11
  • 1.2 研究立场与思路11-13
  • 1.2.1 研究立场11-12
  • 1.2.2 研究思路12-13
  • 2 指事字13-33
  • 2.1 指事字研究为何分歧较大13
  • 2.2 指事字顺序研究13-15
  • 2.3 指事字定义研究15-20
  • 2.3.1 表达意义的抽象-指事字的图形记号性质16
  • 2.3.2 表达方式的抽象—图形记号的空间组织方式16-18
  • 2.3.3 小结18-20
  • 2.4 王筠的指事观20-24
  • 2.5 朱骏声的指事观24-26
  • 2.6 王筠、朱骏声指事观比较分析26-31
  • 2.6.1 有分歧的指事字26-30
  • 2.6.2 共同认可的指事字30-31
  • 2.7 本文指事观31-33
  • 3 指示符号33-50
  • 3.1 指示33-35
  • 3.2 传统文字学视角下的指示符号35-37
  • 3.3 汉字符号学视角下的指示符号37
  • 3.4 指示符号的内涵37-46
  • 3.4.1 定位指示符号38-39
  • 3.4.2 标出指示符号39-43
  • 3.4.3 摹状指示符号43-45
  • 3.4.4 小结45-46
  • 3.5 指示符号的双重属性46-49
  • 3.5.1 指示符号的文字性---笔画约定47
  • 3.5.2 指示符号的图像性---结构相似与图像相似47-49
  • 3.6 小结49-50
  • 4 类符号50-56
  • 4.1 类符号相关的符号学概念50-54
  • 4.1.1 符号50-52
  • 4.1.2 符号场52-53
  • 4.1.3 符号间性53
  • 4.1.4 文字间性53-54
  • 4.2 何为类符号54
  • 4.3 指示符号的实质—类符号54-56
  • 4.3.1 指示符号的图像与文字跨界55
  • 4.3.2 指示符号内涵间的跨界55-56
  • 4.3.3 小结56
  • 5 类符号现象的延伸解读56-66
  • 5.1 类文字56-62
  • 5.1.1 汉字符号记录历史57-58
  • 5.1.2 汉字符号的类表达58-59
  • 5.1.3 笔画与线条共同勾勒的类文字59-62
  • 5.1.4 隐性类文字与显性类文字62
  • 5.2 类符号的现代视觉创意运用62-65
  • 5.3 小结65-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
  • 个人简历68
  • 发表的学术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瑛瑛;梁九清;郭春彦;;单字法定向遗忘中情绪指示符对记忆编码过程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明岑;指事字中的指示符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指事字中的指示符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8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