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对拜伦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07:14
苏曼殊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一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醉心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拜伦十分倾慕,是国内首位向民众系统译介拜伦的人。他将拜伦视作自己的老师,称自己为“中国的拜伦”,在生活、文学创作两个方面深受拜伦的影响。本文拟根据接受理论和文化过滤理论,研究苏曼殊对拜伦的接受情况,主要包括接受事实,接受表现以及接受中出现的偏离等三个方面。本文在梳理了苏曼殊的生平和他对拜伦的接受之后发现,由于两人在身世、个性气质和文学品味方面具有相似性,再加上时代的影响,前者对后者青眼有加,真诚地接受后者的影响。苏曼殊对拜伦的接受包括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他将诗人分为“灵界诗翁”、“国家诗人”和“宗室诗匠”等三类,对以拜伦为代表的“灵界诗翁”最为欣赏。在对三类诗人的作品特征进行比较之后,参照苏曼殊的文学AZ观念和审美标准,可以看出,由于拜伦的影响,苏曼殊最认可的文学观念是表现说。他在文学创作上对拜伦的接受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浓厚的主观色彩、执著于爱情主题、热烈地追求自由。然而,文学接受过程中难免存在的一定的偏离,在苏曼殊的创作中也有所反映。这表现在由...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及本文的创新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苏曼殊对拜伦的接受及其原因
第一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基本事实
一、苏曼殊对拜伦的接触
二、苏曼殊对拜伦的译介
第二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原因
一、身世和个性气质
二、社会状况
三、文学品味
第二章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文学观念方面的接受
一、“灵界诗翁”的内涵
二、“灵界诗翁”与表现说
第二节 文学创作方面的接受
一、浓厚的主观色彩
二、对爱情主题的执著
三、对自由的追求
第三章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偏离
第一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产生偏离的表现
一、妥协的自由主义
二、浓郁的悲观精神
三、迥异的文学形式
第二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产生偏离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佛教思想的渗透
三、传统文化的牵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苏曼殊小说的男性人物形象[J]. 张松才. 嘉应学院学报. 2019(01)
[2]拜伦诗歌《写作》中的自我表现[J]. 张豫. 名作欣赏. 2018(18)
[3]苏曼殊与佛教[J]. 郭战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从苏曼殊文化边际性看《断鸿零雁记》悲哀美[J]. 冯瑾.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5]论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观[J]. 常洪欢. 淄博师专学报. 2015(03)
[6]苏曼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 张更祯.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7]字字珠玑 声声哀婉——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初探[J]. 付贵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9)
[8]“新文学之始基”——从小说创作看苏曼殊的文学史意义[J]. 闫晓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9)
[9]女性意识与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建构[J]. 王娟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10]苏曼殊小说研究述评[J]. 孙涛. 文教资料. 2012(34)
博士论文
[1]拜伦在中国[D]. 宋庆宝.北京语言大学 2006
[2]苏曼殊文学论[D]. 黄轶.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海盗》兼及拜伦自由反叛之英雄气质[D]. 马勇.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论苏曼殊作品中的佛教精神[D]. 马尔克.杭州师范大学 2013
[3]拜伦诗歌中的女性观[D]. 唐乐.南昌大学 2012
[4]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崇拜和死亡意识[D]. 陈雪梅.广西师范大学 2011
[5]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D]. 朱晨.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3299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及本文的创新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苏曼殊对拜伦的接受及其原因
第一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基本事实
一、苏曼殊对拜伦的接触
二、苏曼殊对拜伦的译介
第二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原因
一、身世和个性气质
二、社会状况
三、文学品味
第二章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文学观念方面的接受
一、“灵界诗翁”的内涵
二、“灵界诗翁”与表现说
第二节 文学创作方面的接受
一、浓厚的主观色彩
二、对爱情主题的执著
三、对自由的追求
第三章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的偏离
第一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产生偏离的表现
一、妥协的自由主义
二、浓郁的悲观精神
三、迥异的文学形式
第二节 苏曼殊对拜伦接受产生偏离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佛教思想的渗透
三、传统文化的牵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苏曼殊小说的男性人物形象[J]. 张松才. 嘉应学院学报. 2019(01)
[2]拜伦诗歌《写作》中的自我表现[J]. 张豫. 名作欣赏. 2018(18)
[3]苏曼殊与佛教[J]. 郭战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从苏曼殊文化边际性看《断鸿零雁记》悲哀美[J]. 冯瑾.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5]论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观[J]. 常洪欢. 淄博师专学报. 2015(03)
[6]苏曼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 张更祯.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7]字字珠玑 声声哀婉——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初探[J]. 付贵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9)
[8]“新文学之始基”——从小说创作看苏曼殊的文学史意义[J]. 闫晓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9)
[9]女性意识与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建构[J]. 王娟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10]苏曼殊小说研究述评[J]. 孙涛. 文教资料. 2012(34)
博士论文
[1]拜伦在中国[D]. 宋庆宝.北京语言大学 2006
[2]苏曼殊文学论[D]. 黄轶.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海盗》兼及拜伦自由反叛之英雄气质[D]. 马勇.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论苏曼殊作品中的佛教精神[D]. 马尔克.杭州师范大学 2013
[3]拜伦诗歌中的女性观[D]. 唐乐.南昌大学 2012
[4]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崇拜和死亡意识[D]. 陈雪梅.广西师范大学 2011
[5]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D]. 朱晨.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3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3329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