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魏晋墓“六畜”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22:51
  “六畜”指马、牛、羊、猪、犬、鸡,“六畜”自古以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河西地区魏晋墓葬中发现了大量“六畜”形象相关壁画砖,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六畜”砖画为我们展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生活场景。砖画题材内容丰富,计有驿传、屯营、屯垦、出行、狩猎、坞壁、出游、马车、犊车、露车、庖厨、守卫、牧畜、耕播、犁地、耙地等,都取自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魏晋时期,中原战乱,河西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促成了民族大融合。周边民族和中原民众的内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河西魏晋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以动物为题材的陪葬俑,“六畜”形象刻画逼真,生动传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高大健硕的马俑,威风凛冽,惟妙惟肖,刻画出了骏马飞驰奔腾的动态效果;四足伫立的牛俑,体格壮硕,方拙的造型,刻画出了牛敦厚朴实、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扁平的鸡俑,公鸡母鸡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活泼;忠实的犬俑,作蹲状或卧状,机警敏锐。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墓葬中的祥瑞动物与神话传说等,都表现的是生命、死亡与再生的主题。仙幻神兽或半人半兽,是升仙、登天的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神马、神羊、鸡首、牛首人身这些超现实图像,...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西地区魏晋墓“六畜”图像研究


出行图(嘉峪关新城M3)②出行图,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三号墓,出行图之一:两队导骑,前面各

嘉峪关,新城


第二章河西魏晋墓中的马和牛图像26图2-2出行图(嘉峪关新城M5)①此墓主人出行图,位于嘉峪关新城魏晋五号墓前室东壁,砖画规格为长120厘米,宽35厘米。画面内容为一佐吏头戴黑色介帻,着皁缘领袖中衣,骑马前导,马头饰金鋄,次一排有三佐吏,皆骑马,服饰与前排佐吏相同;后一排有二骑,兜鍪札甲,马上持矟,其后为墓主人,骑马持鞭,幅巾绛袴褶;其后一排三骑,兜鍪札甲,最右侧一人持朱幡,中间一人持旄,最左侧一人持矟,后一排一骑持矟,其后一排有四骑,皆兜鍪札甲,其中最右侧一骑持黑色的幢,左侧三骑皆持矟,并列最后一排有四骑,皆兜鍪札甲,皆马上持矟。②浩浩荡荡,向前行进,阵仗颇有气势。(二)骑马狩猎表2-1中有24块涉及狩猎,约占总数的24%,狩猎图均为骑马狩猎。在河西走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丰富的森林、绿洲、湖泊、河流、山脉等,多种地貌环境中有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各种动物,诸如野牛、野鹿、野羊、兔、狐、狼等动物,为当时的狩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③地理环境对游牧民族狩猎文化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春天兽肥草短之时就是出猎时机。自然环境是游牧射猎文化产生的地理基础,尚武骁勇的民风是游牧射猎文化形成的重要文化因素。④河西地区是游牧民族的群居地带,人们长期以来,为了生存的需要,练就了走马围猎,弯弓骑射的技能。魏晋时期在历史上是民族融合的大浪潮时期。这一时期军事体育文化与民间射箭得到较大发展,且这种活动不再是游牧民族独有的狩猎活动。多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互相学习,使骑马和狩猎在社会活动中很受欢迎。自此狩猎也不再仅为获取食物的途径,屯营将官和豪强地主还把狩猎作为训练军队、操练家兵的手段①胡杨,许璟:《地下画廊——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兰州:甘肃人民出版

嘉峪关,新城,猎人


第二章河西魏晋墓中的马和牛图像27及进行娱乐的活动。①骑马狩猎,在魏晋砖画中,描述的篇幅较多,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总体分为射猎和围猎。射猎即为猎人骑马举枪或者拉弓射箭猎杀动物;而围猎即为三五成群,骑马奔驰,追赶猎物。画面表现的马的形象更加威武雄壮、矫健快速。图2-3狩猎图(嘉峪关新城M5)②狩猎图,魏晋时期壁画,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五号墓,其位于前室东壁,第二层第六块砖。画面规格为长34.5厘米,宽17厘米。画面为一猎人正在狩猎。猎人所骑马向前驰奔,猎人于马上挺腰,返身,拉满弓,弓中有一支正欲射向一只奔逃的野羊的箭。图2-4狩猎图(嘉峪关新城M7)③狩猎图,魏晋时期壁画,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七号墓,位于前室东壁第三层第二块砖,耳室拱券南侧。画面规格为长34.5厘米,宽17厘米。画面内容为一猎人骑马弯弓,马在飞快的奔跑,追赶前方的野羊,一支箭已经射中一只羊的后颈。①杨殿刚:《嘉峪关魏晋墓鹰猎砖画考》,《丝绸之路》2012年第6期,第42页。②俄军,郑炳林,高国祥:《甘肃出土魏晋唐墓壁画·上》,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5页。③俄军,郑炳林,高国祥:《甘肃出土魏晋唐墓壁画·中》,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1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砖画中的少数民族形象[J]. 李雅洁.  丝绸之路. 2019(01)
[2]骆驼城魏晋墓动物装饰题材画像砖的图腾崇拜[J]. 赵建国.  艺术研究. 2017(01)
[3]试论魏晋南北朝隋唐墓葬出土的牛车[J]. 臧卓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03)
[4]民族融合背景下西北边疆民众的生存空间——以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为中心[J]. 贾小军.  河西学院学报. 2015(01)
[5]榜题与画像:魏晋十六国河西墓葬壁画中的社会史[J]. 贾小军.  敦煌学辑刊. 2014(02)
[6]中国古代家鸡的再探讨[J]. 邓惠,袁靖,宋国定,王昌燧,江田真毅.  考古. 2013 (06)
[7]论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民众的社会生活——以魏晋墓画像砖资料为视角[J]. 李明.  丝绸之路. 2013(06)
[8]六畜考源[J]. 易华.  古今农业. 2012(03)
[9]嘉峪关魏晋墓鹰猎砖画考[J]. 杨殿刚.  丝绸之路. 2012(06)
[10]中国犬文化溯源[J]. 魏书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硕士论文
[1]考古学视域下的汉晋河西地区饮食文化研究[D]. 杨吉宁.西北师范大学 2015
[2]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砖画的装饰艺术研究[D]. 冯星宇.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D]. 杜伊帆.西北师范大学 2010
[4]高台魏晋墓壁画形式与风格的研究[D]. 冯丽娟.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55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55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