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1-06 01:10
  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自古就有柳条编织的历史,柳编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先前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柳编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在审美、情感、功能等方面都不再满足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传统柳编行业面临传承与革新的考验。本文以柳编历史发展为起点,结合包装发展趋势,将柳编与包装相结合进行设计;通过柳编可以感受到传统编织带给来的民艺精神与工艺气质,这是机械化生产所不具备的特性。当下应深入探究柳编与包装设计的契合点,立足于传统柳编工艺的研究基础,吸取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华,结合现代的设计方法,放大传统柳编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研究柳文化与包装发展趋势,分析当下柳编与包装发展的不利因素,对柳编与包装的发展进行前景预测。在把握好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运用当代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形态语义学设计出兼具情感态度与视觉效果的柳编包装。通过对比同类产品探讨柳编与包装结合的可行性,在表现方式与主题设计上,做出更多尝试;寻找柳编包装设计的良好思路,从而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柳编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包装近年来增长趋势

框架图,课题研究,框架,理工大学


课题研究框架

历程,柳条,杞柳


青岛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2图2-1柳编发展历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柳编发展期是一个缓慢而又持久的过程,历史上记载了关于柳编的使用,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柳编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孟子·告子上》一文中共二十章,开篇是“杞柳与杯棬之辩”孟子在文中用杞柳杯棬与人性仁义相比较,这里的杯棬是用杞柳编织而成,并在外表涂抹油漆加工成品。可见古人拿杞柳杯棬和事物比较,由此得知杞柳杯棬已经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古时有插柳的风俗,人们把柳条插在屋檐下,“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便是关于柳条预测天气的谚语。因为“柳”和“留”是谐音,所以古人有着“折柳赠别”习俗,《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别赠柳表示难舍难分、不忍离别的心情。在南北朝时期,编织而成的“柳罐”技艺娴熟,编织紧密能达到不透水的效果,不仅被人们用来取水,灌溉农田,还用来运输瓜果蔬菜。北魏贾思勰在他的名著《齐民要术》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并称柳条为“鬼怖木”,且对驱魔辟邪进行详述,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柳条美好的姿态,自古就是画家们的表现题材,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中所画河边柳,正是人神相会的背景风物。隋唐时期,隋炀帝对柳树特别喜爱,并根据柳树防风固沙土的特性,在京杭大运河两岸,广植柳树,榆柳交荫,不仅防堤固沙,而且能为运河来往的纤夫遮阴。自此以后,杨柳成了我国重要的绿化树之一,形成了不少赏柳的名胜。“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动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唐朝繁荣盛世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柳编产品商业流通,沧州和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经很著名,而且编织出?


本文编号:2959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59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