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之我思—谈我的工笔人物画创作

发布时间:2021-01-11 06:17
  现代工笔人物画更多追求对现实生活的表达,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表达现实生活的美,既依托传统工笔画的基本技法和理论,又吸收了当代工笔画成果,对传统有所继承,也有新的发展。笔者毕业创作以少女题材为主,展现现代少女青春活力的面貌精神。本文以少女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为出发点,总结了创作中各个阶段的实践过程,围绕创作对其进行梳理总结。这个过程包含3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在专业上作出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并引发出对中国画创作的感悟和体会。 

【文章来源】: 刘羽 江西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画之我思—谈我的工笔人物画创作


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第五届“红五月”文艺汇演

簪花,仕女,绘画创作


线描基本功还不够扎实,需要经过大量的写生和临摹来打好基础,所谓“传移模写”正是如此,导师在研一阶段提供了《朝元仙仗图》等有利于提高线描基础的白描稿给我们进行线条练习。《朝元仙仗图》中的线条遒劲有力、流畅顺滑,其中又有粗细变化、长短曲直,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一根线条,里面却蕴藏着无穷变化。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经过长期对白描线稿的勾勒练习实践中,我的线描从刚开始的力道不足、僵硬细软转变为沉稳粗厚,下笔也更加顺畅,对用笔及线条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后,我又接着临摹了《簪花仕女图》(图2.3)。盛唐时期仕女画中出现的女性多为丰满、圆润的形象,在笔法及设色上继承了前朝的人物画传统,以及来自西域的不同画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仕女画形象,对于力求创新的现代工笔画来说,其造型、用线设色上依然有着极大的参考学习价值。临亩簪花仕女图》,不仅能够使我继续弥补上色和用线方面的不足,也为之后绘画创作做好了基础准备。图2.3《簪花仕女图》临摹稿/纸本设色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大量素材的积累是支撑创作有效进行的基矗清代画家石涛认为:“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①[唐]张彦远著,朱和平注译,《历代名画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第33页

毕业生,人物画,骨法用笔,仕女画


我画之我思——谈我的工笔人物画创作5味着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延续,对于毕业这件事没有多深刻的感触,但这次研究生毕业与以往不同,是笔者校园生活真正意义上的结束,踏入社会生活的开始,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想法,《青春纪念册》中毕业生的形象造型是笔者对少女形象发生转变的表达。图2.2毕业生在校门口拍照场面(二)创作准备和素材收集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提及:“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①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人物画创作实践的依据,也是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其中“骨法用笔”是创作工笔人物画的首要。传统工笔画以线为造型,而我的线描基本功还不够扎实,需要经过大量的写生和临摹来打好基础,所谓“传移模写”正是如此,导师在研一阶段提供了《朝元仙仗图》等有利于提高线描基础的白描稿给我们进行线条练习。《朝元仙仗图》中的线条遒劲有力、流畅顺滑,其中又有粗细变化、长短曲直,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一根线条,里面却蕴藏着无穷变化。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经过长期对白描线稿的勾勒练习实践中,我的线描从刚开始的力道不足、僵硬细软转变为沉稳粗厚,下笔也更加顺畅,对用笔及线条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后,我又接着临摹了《簪花仕女图》(图2.3)。盛唐时期仕女画中出现的女性多为丰满、圆润的形象,在笔法及设色上继承了前朝的人物画传统,以及来自西域的不同画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仕女画形象,对于力求创新的现代工笔画来说,其造型、用线设色上依然有着极大的参考学习价值。临亩簪花仕女图》,不仅能够使我继续弥补上色和用线方面的不足,也为之后绘画创作做好了基础准备。图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达·芬奇的绘画艺术风格——以《最后的晚餐》为例[J]. 谢欣怡,孙献华.  大众文艺. 2019(22)
[2]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中的女性形象[J]. 周欣怡.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08)
[3]从《朝元仙仗图》谈中国画的线描[J]. 李合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4]众里寻它千百度——创作心得随笔[J]. 庄道静.  美术. 2009(02)
[5]中国人物画发展与创新[J]. 陈其和.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J]. 丁立镇.  新美术. 1981(01)

硕士论文
[1]浅谈我的现实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D]. 邹莹.广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70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70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