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滇池地区地名景观空间分布及其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5 03:59
地名是人们赋予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区域历史的见证者。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既反映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环境特征,也记录着一个区域的社会变迁、民族兴衰、经济活动、民族文化、军防文化、人地关系等纷繁复杂的文化景观信息。同时,地名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底蕴”和“集体记忆”,是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环滇池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溯到先秦南北朝时期,楚国大将庄蹻入滇,建立“滇国”,促进中原文化与滇池地区文化的交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下至明清时期,移民、屯田等军事活动为环滇池地区的军防文化奠定了基础。长久以来多个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滇池地区繁衍生息,使得环滇池地区的地名景观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本研究以环滇池地区4573个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视角出发,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与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法、象限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环滇池地区各类地名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窥探地名景观所...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环滇池地区行政区划
第2章研究区概况18图2.2环滇池地区地貌图2.1.3水文条件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滇池为西南第一大淡水湖,我国第六大淡水湖,被称为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全湖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水域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达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107]。滇池流域位于云南高原中部,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106],流域面积达292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面积狭小,水系发达但流程短小,汇入滇池的河流众多,其中径流量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大河、柴河、东大河、新河等[108],但出滇池的河流仅有一条,通过西山区的海口河(因河道中有形似螳螂的沙滩分布,又名螳螂川)从富民注入普渡河,最后汇入金沙江[107]。环滇池地区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干湿两季,夏季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冬无严寒且降水稀少,降水的季节性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流域的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表现为枯水期和丰水期,因而降水和河川径流成为环滇池流域的主要补给来源[106]。2.1.4生物与矿产资源
第4章环滇池地区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34第4章环滇池地区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4.1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地名是人们认知地理实体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承载着区域的自然环境信息。环滇池地区的自然景观类地名包括:山类、水类、动物类、植物类地名,其中山类地名是通过DEM高程图和地名核密度来体现山类地名与地形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水类地名是通过缓冲区来分析水类地名与滇池流域的相关性,动物类地名、植物类地名通过地名核密度解释其空间分布状况。通过核密度估计法获取环滇池地区自然景观类地名点要素的分布状况,如图4.1所示。环滇池地区的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北部山区、滇池北岸的坝子地区以及滇池南岸的坝子地区,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人们多倾向于自然地理实体、动植物来命名地名。图4.1环滇池地区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4.1.1山类地名环滇池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湖盆高原地貌形态为主,坝子、湖泊、丘陵、
本文编号:2998522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环滇池地区行政区划
第2章研究区概况18图2.2环滇池地区地貌图2.1.3水文条件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滇池为西南第一大淡水湖,我国第六大淡水湖,被称为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全湖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水域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达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107]。滇池流域位于云南高原中部,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106],流域面积达292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面积狭小,水系发达但流程短小,汇入滇池的河流众多,其中径流量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大河、柴河、东大河、新河等[108],但出滇池的河流仅有一条,通过西山区的海口河(因河道中有形似螳螂的沙滩分布,又名螳螂川)从富民注入普渡河,最后汇入金沙江[107]。环滇池地区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干湿两季,夏季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冬无严寒且降水稀少,降水的季节性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流域的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表现为枯水期和丰水期,因而降水和河川径流成为环滇池流域的主要补给来源[106]。2.1.4生物与矿产资源
第4章环滇池地区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34第4章环滇池地区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4.1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地名是人们认知地理实体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承载着区域的自然环境信息。环滇池地区的自然景观类地名包括:山类、水类、动物类、植物类地名,其中山类地名是通过DEM高程图和地名核密度来体现山类地名与地形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水类地名是通过缓冲区来分析水类地名与滇池流域的相关性,动物类地名、植物类地名通过地名核密度解释其空间分布状况。通过核密度估计法获取环滇池地区自然景观类地名点要素的分布状况,如图4.1所示。环滇池地区的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北部山区、滇池北岸的坝子地区以及滇池南岸的坝子地区,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人们多倾向于自然地理实体、动植物来命名地名。图4.1环滇池地区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4.1.1山类地名环滇池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湖盆高原地貌形态为主,坝子、湖泊、丘陵、
本文编号:2998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9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