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泰山皮影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22:57
  泰山皮影戏因起源于山东泰山文化圈而得名,最早可追溯到泰山之上的道教祭祀仪式用乐,在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流传进入民间并扎根于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形成了皮影戏这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并服务于当地普通民众。不管是在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的过去还是文化互联互通的今天,泰山皮影戏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与时俱进的传承样态活跃于城市舞台上,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许多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来说是需要应对的巨大挑战,自2006年泰山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它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特点、市场化经济特点以及观众需求特点,泰山皮影戏在城市化进程中进行了诸多改革与转型,从艺术本体的流变到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无不促进着泰山皮影戏在新时代的发展,使泰山皮影戏成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在城市化进程中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文章从城市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借用“历时”与“共时”相接通的思维模式以及研究方法,从微观艺术改革、宏观发展道路等方面对泰山皮影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泰山皮影戏研究


①十不闲的演出方式

互动式,泰山,皮影戏,北京


城市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泰山皮影戏研究28仅以表演来说,若要达到在皮影戏演出中将操作皮影影人、演唱皮影戏唱词同时进行多种乐器伴奏的同步效果,甚至需要近十年的钻研练习,培养一名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十不闲”艺人周期十分漫长,无法适应现代城市中快节奏的演出需要。目前泰山皮影戏采取的演出方式为“专人管专戏”,即不同的皮影戏演员负责演出不同的剧目,让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专业剧目”和“专业人物”,将诸多剧目分散到多名演员之中,此举不仅缩短了单名演员的培养周期,又使得每个演出剧目的艺术水平得以最大化发挥。在演出过程中,演员只需负责皮影影人的操作即可,剧目台词的演唱、伴奏音乐的演奏均为提前录制,大大减轻了皮影演员的表演压力。另外,泰山皮影戏的传统演出方式通常保持着表演者与观众分界明确的特点,专业皮影戏表演者在幕布后方演唱、操作皮影影人,观众在幕前欣赏。这种封闭单向演出的方式在长久以来的皮影戏演出中存在诸多限制,皮影戏与其他种类的戏曲、说唱音乐的最大区别是有皮影影人道具作为丰富剧目情节的艺术载体,而受众同样也受到影人道具的吸引,对幕后的影人操作与表演充满好奇。为满足观众对皮影戏幕后操作的好奇与为了更好的让观众了解皮影戏,泰山皮影戏在现代剧场演出中特别施行了开放、互动式的演出方式,观众在观影结束后允许到幕后,根据伴奏音乐与演唱亲手操作皮影影人,有了亲自体验皮影戏操作、表演的机会,并且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图3.2现代互动式演出图3.3现代互动式演出笔者于2017年摄于北京泰山皮影传习馆笔者于2017年摄于北京泰山皮影传习馆

互动式,泰山,皮影戏,北京


城市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泰山皮影戏研究28仅以表演来说,若要达到在皮影戏演出中将操作皮影影人、演唱皮影戏唱词同时进行多种乐器伴奏的同步效果,甚至需要近十年的钻研练习,培养一名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十不闲”艺人周期十分漫长,无法适应现代城市中快节奏的演出需要。目前泰山皮影戏采取的演出方式为“专人管专戏”,即不同的皮影戏演员负责演出不同的剧目,让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专业剧目”和“专业人物”,将诸多剧目分散到多名演员之中,此举不仅缩短了单名演员的培养周期,又使得每个演出剧目的艺术水平得以最大化发挥。在演出过程中,演员只需负责皮影影人的操作即可,剧目台词的演唱、伴奏音乐的演奏均为提前录制,大大减轻了皮影演员的表演压力。另外,泰山皮影戏的传统演出方式通常保持着表演者与观众分界明确的特点,专业皮影戏表演者在幕布后方演唱、操作皮影影人,观众在幕前欣赏。这种封闭单向演出的方式在长久以来的皮影戏演出中存在诸多限制,皮影戏与其他种类的戏曲、说唱音乐的最大区别是有皮影影人道具作为丰富剧目情节的艺术载体,而受众同样也受到影人道具的吸引,对幕后的影人操作与表演充满好奇。为满足观众对皮影戏幕后操作的好奇与为了更好的让观众了解皮影戏,泰山皮影戏在现代剧场演出中特别施行了开放、互动式的演出方式,观众在观影结束后允许到幕后,根据伴奏音乐与演唱亲手操作皮影影人,有了亲自体验皮影戏操作、表演的机会,并且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图3.2现代互动式演出图3.3现代互动式演出笔者于2017年摄于北京泰山皮影传习馆笔者于2017年摄于北京泰山皮影传习馆


本文编号:3001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01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