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廷坝绘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5:48
龙廷坝是广西新兴木刻版画的重要先驱之一,在版画、粉画和山水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德艺双馨、享有盛名的艺术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随着战争的爆发和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龙廷坝开始了艺术创作并投身到文化抗战的洪流中。从艺六十多年,龙廷坝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把“生活第一性”和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终身的艺术格言,在中国版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新兴木刻版画及其作品寓意对二十世纪及当代版画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山水画和粉画艺术对挖掘和弘扬桂林山水文化及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为后人的创作和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本文力求以较新的视角对成就卓越的艺术大师龙廷坝及其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其生活背景、艺术教育经历和多样的艺术创作来全面客观地挖掘龙廷坝绘画的艺术特色、成就及其影响,并探讨他对当下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献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和桂林近代美术发展以及龙廷坝艺术历程为背景进行论述分析,找到龙廷坝绘画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其次,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梳理和分析,进而挖掘龙廷坝绘画...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廷坝
13图2龙廷坝《生活苦》纸本木刻12×22厘米1943年子从圆形到半圆形再到二胡与人的横直线,构成一幅如泣如诉的画面。自抗战爆发后,龙廷坝先后创作了《无家可归》、《孤儿寡妇》、《流浪者》、《待账》、《受侮辱的人》、《反抗》、《优待俘虏》、《抗战到底》、《吉普车》、《抓壮斗、《生活苦》、《弃婴》、《屠夫》等百余幅木刻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在广西日报、救亡日报及其他地方刊物,1942年出版了由桂林新生书店发行的木刻作品集《克敌》,并通过苏联在华创办的《时代日报》和《新木刻》将他的作品传播到苏联和日本。从画面上看作品构图严谨,线条颇具力量之感,这主要与前期龙廷坝数年认真学习素描有关。素描是绘画的基本,木刻版画和素描都是用黑白关系来表现画面,版画的黑白表现相对于素描的黑白灰关系就更加的简和少,如果作者不熟悉素描的黑白灰关系,在创作版画的过程中就很难表现出版画优美的黑白感。其次,素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者的塑造能力和表现对象的准确性,对画面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素描学习使得龙廷坝能够快速掌握从素描过渡到木刻版画的创作方法。从技法上看这一时期的木刻作品是稚拙粗犷的,刀法运用较为单一,主要以三角刀和圆口刀为主。在当时那个艰苦、危险的创作时代,创作工具稀缺,种类较少。制作工具的不足的和艰苦的创作环境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局限,艺术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精雕细琢,艺术创作往往追求实效性。此外,当时的版画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考虑到大众阶层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差异,因此,龙廷坝建国前的木刻作品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的细腻完美,作品粗犷、奔放,但却坚实有力的反映了当时残酷、真实的历史境遇。龙廷坝的性格中具有强烈的悲天悯人情怀,作为农村出来的艺术工作者,他深知战争?
牍鹆忠淮?呐┐逍?传抗战,对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深有体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以人民被国民党政府残酷压榨剥削、痛苦不堪的生活为线索继续进行创作,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疾苦,表现军民奋起抗战的版画。龙廷坝在1943年创作的版画《生活苦》(图2),刻画了被艰难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一家人,此画是战争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物造型的动态结构和比例并不严谨,画中丈夫弯着腰拉着超载的木板车坚定地奋力前行,背着孩子的妻子和小男孩也正在用力推车。一家人衣衫图3龙廷坝《孤儿》纸本木刻15×15厘米1943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以来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与阐释[J]. 韦倩. 美与时代(中). 2018(09)
[2]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J]. 李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08)
[3]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新兴木刻版画[J]. 陆璎. 抗战文化研究. 2018(00)
[4]论漓江画派的源流和艺术风格[J]. 谢璞骅.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6(01)
[5]盛气当年——李桦及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创作[J]. 李抗. 艺术品. 2015(11)
[6]漓江画派山水画艺术中的绘画美学思想[J]. 张明学,吴组枝. 南方文坛. 2015(03)
[7]抗战时期桂籍美术家的活动与创作[J]. 李建平. 文化与传播. 2014(02)
[8]略论龙廷坝版画艺术[J]. 全汉东. 美术. 1995(06)
[9]刀和笔写下的艺术春秋[J]. 全正红. 民族艺术. 1988(03)
[10]论桂林抗战木刻运动[J]. 左超英. 社会科学家. 1987(03)
硕士论文
[1]阳太阳山水画中西融合特征的研究[D]. 李凌玉.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探究笔墨语言在山水画中的表现[D]. 潘碧.广东工业大学 2017
[3]山水画意境中的诗意之美[D]. 白一男.沈阳大学 2015
[4]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D]. 齐丽娟.浙江师范大学 2015
[5]百年来桂林题材山水画研究[D]. 杨曼.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及其形式的时代性探究[D]. 王林.西南大学 2012
[7]抗战烽火中的桂林美术展览研究[D]. 冯艳.广西艺术学院 2011
[8]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地域性问题研究[D]. 程新元.广西师范大学 2011
[9]浅谈山水画意境的构思与变化[D]. 王家健.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6766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廷坝
13图2龙廷坝《生活苦》纸本木刻12×22厘米1943年子从圆形到半圆形再到二胡与人的横直线,构成一幅如泣如诉的画面。自抗战爆发后,龙廷坝先后创作了《无家可归》、《孤儿寡妇》、《流浪者》、《待账》、《受侮辱的人》、《反抗》、《优待俘虏》、《抗战到底》、《吉普车》、《抓壮斗、《生活苦》、《弃婴》、《屠夫》等百余幅木刻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在广西日报、救亡日报及其他地方刊物,1942年出版了由桂林新生书店发行的木刻作品集《克敌》,并通过苏联在华创办的《时代日报》和《新木刻》将他的作品传播到苏联和日本。从画面上看作品构图严谨,线条颇具力量之感,这主要与前期龙廷坝数年认真学习素描有关。素描是绘画的基本,木刻版画和素描都是用黑白关系来表现画面,版画的黑白表现相对于素描的黑白灰关系就更加的简和少,如果作者不熟悉素描的黑白灰关系,在创作版画的过程中就很难表现出版画优美的黑白感。其次,素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者的塑造能力和表现对象的准确性,对画面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素描学习使得龙廷坝能够快速掌握从素描过渡到木刻版画的创作方法。从技法上看这一时期的木刻作品是稚拙粗犷的,刀法运用较为单一,主要以三角刀和圆口刀为主。在当时那个艰苦、危险的创作时代,创作工具稀缺,种类较少。制作工具的不足的和艰苦的创作环境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局限,艺术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精雕细琢,艺术创作往往追求实效性。此外,当时的版画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考虑到大众阶层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差异,因此,龙廷坝建国前的木刻作品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的细腻完美,作品粗犷、奔放,但却坚实有力的反映了当时残酷、真实的历史境遇。龙廷坝的性格中具有强烈的悲天悯人情怀,作为农村出来的艺术工作者,他深知战争?
牍鹆忠淮?呐┐逍?传抗战,对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深有体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以人民被国民党政府残酷压榨剥削、痛苦不堪的生活为线索继续进行创作,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疾苦,表现军民奋起抗战的版画。龙廷坝在1943年创作的版画《生活苦》(图2),刻画了被艰难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一家人,此画是战争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物造型的动态结构和比例并不严谨,画中丈夫弯着腰拉着超载的木板车坚定地奋力前行,背着孩子的妻子和小男孩也正在用力推车。一家人衣衫图3龙廷坝《孤儿》纸本木刻15×15厘米1943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以来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与阐释[J]. 韦倩. 美与时代(中). 2018(09)
[2]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J]. 李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08)
[3]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新兴木刻版画[J]. 陆璎. 抗战文化研究. 2018(00)
[4]论漓江画派的源流和艺术风格[J]. 谢璞骅.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6(01)
[5]盛气当年——李桦及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创作[J]. 李抗. 艺术品. 2015(11)
[6]漓江画派山水画艺术中的绘画美学思想[J]. 张明学,吴组枝. 南方文坛. 2015(03)
[7]抗战时期桂籍美术家的活动与创作[J]. 李建平. 文化与传播. 2014(02)
[8]略论龙廷坝版画艺术[J]. 全汉东. 美术. 1995(06)
[9]刀和笔写下的艺术春秋[J]. 全正红. 民族艺术. 1988(03)
[10]论桂林抗战木刻运动[J]. 左超英. 社会科学家. 1987(03)
硕士论文
[1]阳太阳山水画中西融合特征的研究[D]. 李凌玉.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探究笔墨语言在山水画中的表现[D]. 潘碧.广东工业大学 2017
[3]山水画意境中的诗意之美[D]. 白一男.沈阳大学 2015
[4]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D]. 齐丽娟.浙江师范大学 2015
[5]百年来桂林题材山水画研究[D]. 杨曼.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及其形式的时代性探究[D]. 王林.西南大学 2012
[7]抗战烽火中的桂林美术展览研究[D]. 冯艳.广西艺术学院 2011
[8]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地域性问题研究[D]. 程新元.广西师范大学 2011
[9]浅谈山水画意境的构思与变化[D]. 王家健.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6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1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