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田寅彦随笔集第六卷《杂文集》(节选)的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03 23:49
本报告是译者以日本作家寺田寅彦的随笔集《杂文集》中的两篇作品为源文本,进行汉译的翻译实践报告。目前此随笔集未有出版发行的汉译本。译者所选的两篇随笔,一篇名为《领路人》,讲述了作者所理解的领路人概念。在旅行范畴,它指的是导游、向导;在教育行业,它是人们思想的指引者。随笔中不仅描述了作者的各种旅行与教育经历,而且通过所遇的各种领路人,阐述了关于指引和被指引的看法。另一篇为《春日六记》,创作于初春之时。作者就身边的各种事物在初春时的现象进行描写,同时又更进一步地看到了内在的本质,在描写表面现象之外,又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之奇妙的赞叹之情。两篇随笔都可以表现出作者寺田寅彦其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特点,内容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本次的翻译实践选取的两篇文章共一万余字,在功能对等理论以及竞赛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实践过程中,译者克服并解决了一些翻译困难。例如:生硬的直译造成的理解困难、译文中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之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翻译理论,使用了意译、增译等翻译技巧。实践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这次翻译实践所选择的文本以及其作者的相关信息,并简要介绍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为翻...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作者/作品介绍
1.2 翻译任务简介
1.2.1 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1.2.2 翻译实践的过程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文本分析
2.3 过程描述
2.4 译后事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进行意译处理实现功能对等
3.2 进行拆译处理实现功能对等
3.3 进行增译处理实现功能对等
3.4 多义词的功能对等实现
3.5 译文中使用典故发挥中文优势
第四章 实践总结
4.1 总结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原文与译文
2.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文学海外传播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J]. 李小迟. 出版广角. 2019(14)
[2]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语言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 任芳.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01)
[3]日本文学中的异文化翻译方式探析[J]. 刘晓颖.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05)
[4]浅析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以《源氏物语》为例[J]. 卫萍萍.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7(09)
[5]浅谈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J]. 符婷. 文学教育(上). 2014(10)
[6]再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J]. 黄远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4)
[7]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 王华.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7)
[8]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 王欣.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S2)
[9]试论日本文学翻译[J]. 于丽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日本文学作品翻译的再创作问题[J]. 贺立杰. 日本学论坛. 2003(02)
硕士论文
[1]短篇小说集《冥途》的翻译实践报告[D]. 韩哲.大连海事大学 2018
[2]翻译家许渊冲研究[D]. 杨义.河北大学 2017
[3]长篇小说《破船》(节选)的翻译实践报告[D]. 王般若.大连海事大学 2017
[4]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规范研究[D]. 杨娟.南京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17359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作者/作品介绍
1.2 翻译任务简介
1.2.1 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1.2.2 翻译实践的过程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文本分析
2.3 过程描述
2.4 译后事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进行意译处理实现功能对等
3.2 进行拆译处理实现功能对等
3.3 进行增译处理实现功能对等
3.4 多义词的功能对等实现
3.5 译文中使用典故发挥中文优势
第四章 实践总结
4.1 总结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原文与译文
2.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文学海外传播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J]. 李小迟. 出版广角. 2019(14)
[2]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语言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 任芳.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01)
[3]日本文学中的异文化翻译方式探析[J]. 刘晓颖.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05)
[4]浅析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以《源氏物语》为例[J]. 卫萍萍.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7(09)
[5]浅谈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J]. 符婷. 文学教育(上). 2014(10)
[6]再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J]. 黄远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4)
[7]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 王华.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7)
[8]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 王欣.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S2)
[9]试论日本文学翻译[J]. 于丽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日本文学作品翻译的再创作问题[J]. 贺立杰. 日本学论坛. 2003(02)
硕士论文
[1]短篇小说集《冥途》的翻译实践报告[D]. 韩哲.大连海事大学 2018
[2]翻译家许渊冲研究[D]. 杨义.河北大学 2017
[3]长篇小说《破船》(节选)的翻译实践报告[D]. 王般若.大连海事大学 2017
[4]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规范研究[D]. 杨娟.南京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17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1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