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08:25
  研究生第二年,笔者由学校选派前往奥地利格拉茨应用科学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并于交换期间参与了当地音乐节活动的视觉识别设计,和欧洲的同学、设计师共同完成了整个设计项目并且设计成果得到实际采用。这次设计经历引发了我对视觉识别的新思考。新时代新观念下,视觉识别的含义和作用都发生着改变,其形式也与往日不同,尤其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特征。视觉识别设计对于树立品牌以及公共服务机构、文化活动的宣传来说不可或缺,而这种开放性又是为何出现十分值得研究。本文分析和归纳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和成因,旨在研究该现象背后的设计观念以及对视觉识别设计未来发展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实证法和比较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论文的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著和文献的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传统视觉识别设计和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对比,分析得出这种开放性的当代语境和发生机制。然后,本文选取了笔者交换奥地利学习期间收集的资料以及国外的经典案例,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视觉识别设计的开放层次,即设计元素、设计模式以及设计职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进而提炼出开放性视觉识别系统的两个显著特征——可...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5 创新点
2.视觉识别设计概述
    2.1 视觉识别设计的概念
    2.2 视觉识别设计的发展
        2.2.1 视觉识别设计的封闭静态时期
        2.2.2 视觉识别设计的动态灵活时期
    2.3 本章小结
3.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提出和特征分析
    3.1 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提出
    3.2 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成因分析
        3.2.1 社会职能的拓展
        3.2.2 设计工具的开拓
        3.2.3 大众审美的提高
        3.2.4 多维观念的形成
    3.3 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开放层次
        3.3.1 设计元素开放
        3.3.2 设计模式开放
        3.3.3 设计职能开放
    3.4 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特点
        3.4.1 可介入性
        3.4.2 生长性
    3.5 本章小结
4.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观念与价值的探究
    4.1 多维度设计观念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
        4.1.1 设计与文化语境的结合
        4.1.2 设计与空间环境的结合
        4.1.3 设计与公众的结合
    4.2 多维度设计观念下视觉识别的特点
        4.2.1 标识识别向系统识别的转变
        4.2.2 视觉识别向体验识别的拓展
    4.3 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的价值与思考
        4.3.1 实用价值
        4.3.2 审美价值
        4.3.3 社会价值
        4.3.4 开放性视觉识别设计引发的思考
    4.4 本章小结
5.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读“会呼吸和生长”的波尔图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J]. 张莉娜,王磊,唐婧.  包装工程. 2019(20)
[2]“三生万物”多元理念中的品牌开放形态设计[J]. 孙鹏.  美术教育研究. 2018(06)
[3]论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开放式VI设计[J]. 孔莉莉.  艺术科技. 2017(10)
[4]新媒体下的可变式品牌设计趋势研究[J]. 何星池.  设计艺术研究. 2017(02)
[5]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展览视觉识别设计的创新策略与实践——以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形象识别设计为例[J]. 许一兵.  装饰. 2016(09)
[6]数媒背景下的动态化品牌识别设计与推广[J]. 袁洁.  包装工程. 2016(10)
[7]标识的开放性趋向──费城艺术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系统分析[J]. 耿涵,易晓.  装饰. 2015(01)
[8]延伸中的设计与“含义制造”[J]. 马谨.  装饰. 2013(12)
[9]浅论数字时代视觉形象设计的开放性[J]. 王伟.  装饰. 2010(08)
[10]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J]. 柳冠中.  包装学报. 2010(03)

硕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平面设计的非中心化现象研究[D]. 赵雁.东北师范大学 2019
[2]在新媒体语境下动态化VI设计创作研究[D]. 金银辉.天津工业大学 2019
[3]参与式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模式研究[D]. 钱婷.深圳大学 2018
[4]从静态到动态的沟通[D]. 唐诗.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5]用“设计”打造中国艺术博物馆公共文化品牌[D]. 王帅.海南师范大学 2014
[6]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视觉识别的动态化设计研究[D]. 张力.浙江工业大学 2013
[7]多维化平面设计中的设计价值[D]. 翟文思.中央美术学院 2010
[8]视觉识别系统里的形象拓展与可能性研究[D]. 解建军.中央美术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01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1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5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