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表演形式中跨界现象初探

发布时间:2021-04-12 13:50
  琵琶演奏艺术经过两千多年的远古流传,许许多多的精美作品和巧夺天工的弹拨技法从大师们的指间流出并传承下来。琵琶作品时刻流露着不同地域浓郁的人文,这也正是琵琶扎根于艺术想象和群体欣赏的魅力所在。随着时光更迭飞逝,琵琶演奏呈现出全新的特点——通过跨界表演方式突破单一传统器乐演奏形式,并作为新兴的艺术表演形式登上舞台。本文试图通过调查不同人群与其对琵琶音乐的鉴赏水准,了解人们对跨界琵琶表演形式的接受程度,从而为琵琶跨界表演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其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琵琶表演形式中跨界现象初探


琵琶与弦乐四重奏《鬼戏》

茉莉


琵琶表演形式中跨界现象初探6时候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拍摄时采用的高端品牌摄像机稳定器,突破了过去节目中扁平化的限制,丰富了镜头语言,让观众能够多维度地体验到本次《茉莉花》想传达的“四季交替、万物生长”的主题。《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很多外国友人也可以脱口哼唱,温柔动听朗朗上口的曲调极具民族特点。在这场表演中,缤纷多彩的舞台特效,让人不仅觉得赏心悦目又分外震撼,二次元文化和国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观众发现国乐并没有那么遥远,而二次元文化也不是与我们完全隔离的。图2.4《茉莉花》跨次元首秀受市场经济条件影响的当下,各个艺术界別都有同一感受,那就是艺术生态结构变化很大。传承和创新传统艺术,提炼民间文化艺术等三方面亟待进一步推进。当然琵琶做为民乐的代表也不例外。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琵琶艺术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它的发展总是少不了广大艺术家的倾心付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进,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只有大胆尝试才可以看到新的结合、新的火花、新的突破。

性别构成,琵琶


第三章跨界琵琶表演受众情况与分析7第三章跨界琵琶表演受众情况与分析跨界音乐表演形式为琵琶艺术的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事物的两面性又对琵琶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善于分析市尝思辨利弊,才能促进跨界琵琶表演更好地发展。3.1跨界琵琶表演受众程度调查3.1.1跨界琵琶表演受众程度调查内容通过随机选定调查对象,用网络问卷、网络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参考被调查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音乐学习背景等因素,与其对琵琶音乐的喜好程度、观赏方式等,了解跨界琵琶表演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为跨界琵琶表演的发展挖掘动力源泉。3.1.2跨界琵琶表演受众程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发放电子问卷《关于跨界琵琶表演形式受众程度的调查》(https://www.wjx.cn/jq/61983069.aspx)。本问卷正文共包括12个问题: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学历、音乐学习背景等;以及被调查者喜爱的音乐类型、对琵琶音乐的喜好程度、接触琵琶音乐的渠道、对琵琶表演形式的喜好等,并对琵琶表演形式等问题配以图片,辅助被调查者理解。3.1.3跨界琵琶表演形式受众程度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运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派发问卷386份,收回问卷386份,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92%。(一)样本描述1.性别构成图3.1被调查者性别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表演领域中的“跨界”思考——以古筝艺术为例[J]. 周晓言.  黄河之声. 2018(21)
[2]琵琶艺术与大众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J]. 娄斯佳.  民族音乐. 2017(05)
[3]文化跨界融合对中外跨界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J]. 吴锦美.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5)
[4]混合室内乐创作审美中的“跨界”思维解读——以陈怡三重奏《宁》的作品分析[J]. 邹鹏.  音乐创作. 2017(09)
[5]新世纪琵琶创作和演奏的多元化发展探究[J]. 杨鸣.  艺术教育. 2017(Z5)
[6]“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J]. 王縯.  人民音乐. 2016(03)
[7]谈传统音乐的“跨界”[J]. 吴蛮.  人民音乐. 2016(01)
[8]我国音乐表演领域中的“跨界”艺术之我见[J]. 杨晓亮.  音乐创作. 2013(07)
[9]“跨界音乐”对我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J]. 何纯梁.  人民音乐. 2011(11)
[10]试论谭盾《鬼戏》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技法[J]. 闫霏.  作家. 2011(14)

硕士论文
[1]二十一世纪初琵琶音乐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分析[D]. 温丽颖.山西大学 2014
[2]对音乐表演艺术中跨界现象的探究[D]. 祁艾.天津音乐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133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33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