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4:00
心理适应性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需要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的必备的能力,而心理适应不良同样将导致诸多问题。其中,中职新生是心理适应问题的易感人群,与普通高中新生不同,中职生面临学业环境转变、心理生理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增加了其心理适应问题的复杂性。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干预课程缓解中职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提高其心理适应水平,并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首先,本研究使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素质分量表》对中职学校多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施测,从中选取同质性良好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次,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职新生心理适应的现状,编制了一套专门针对中职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提升课程方案,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实施干预。最后,经过八次系统的干预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反馈对研究结果进行质性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实验班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以及心理适应总分的后测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在学习适应、情绪适应、...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
为了验证心理适应性提升课程方案的持续效果,本研究对实验班的学习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四个维度的得分在时间变量上做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3、14、15。由表13可知,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三个维度在时间变量主效应上均显著,并用图2、图3、图4、图5对检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综合分析四个图可知,实验班四个维度的均分在前测、后测与延时后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变化趋势相似,干预期间四个维度的均分显著升高,干预结束后又有所下降;对照班四个维度的均分在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变化幅度较小。图3 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的情绪适应情况
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的情绪适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另一方父母接受的调节作用[J]. 王美芳,王学思,杨肖肖,刘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2)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J]. 俞国良. 中国教师. 2015(14)
[3]高校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心理干预研究[J]. 张茗. 鸡西大学学报. 2013(12)
[4]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适应性的干预研究[J]. 麦贝吉. 校园心理. 2013(03)
[5]自立人格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 陈亮,熊卫,王春. 内蒙古中医药. 2013(09)
[6]新时期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与焦虑状况[J]. 李凤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3)
[7]某综合性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J]. 郭伟,胡一文,杨涛,张岚,韩刚亚.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01)
[8]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 许凯,翟德春,范枚,于琪,王杨. 中国公共卫生. 2012(03)
[9]中职新生学校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J]. 陈燕. 当代职业教育. 2012(02)
[10]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效果评价[J]. 刘富良. 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
博士论文
[1]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 邹小勤.厦门大学 2013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 肖旻婵.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初中生人格特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关系研究[D]. 陈义霞.扬州大学 2019
[2]小学四年级孤儿学生品格优势的教育干预[D]. 李媛媛.沈阳师范大学 2019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D]. 高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
[4]朋辈心理辅导对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研究[D]. 金蓉.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5]理性情绪教育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D]. 赵媛.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 吴霞丽.广西师范大学 2016
[7]小学高年级孤儿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心理教育干预研究[D]. 肖青.沈阳师范大学 2016
[8]积极心理学心育课程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D]. 胡韬.曲阜师范大学 2016
[9]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D]. 贺彩虹.华中农业大学 2015
[10]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D]. 朱雅勤.上海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14524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
为了验证心理适应性提升课程方案的持续效果,本研究对实验班的学习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四个维度的得分在时间变量上做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3、14、15。由表13可知,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三个维度在时间变量主效应上均显著,并用图2、图3、图4、图5对检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综合分析四个图可知,实验班四个维度的均分在前测、后测与延时后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变化趋势相似,干预期间四个维度的均分显著升高,干预结束后又有所下降;对照班四个维度的均分在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变化幅度较小。图3 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的情绪适应情况
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的情绪适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另一方父母接受的调节作用[J]. 王美芳,王学思,杨肖肖,刘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2)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J]. 俞国良. 中国教师. 2015(14)
[3]高校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心理干预研究[J]. 张茗. 鸡西大学学报. 2013(12)
[4]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适应性的干预研究[J]. 麦贝吉. 校园心理. 2013(03)
[5]自立人格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 陈亮,熊卫,王春. 内蒙古中医药. 2013(09)
[6]新时期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与焦虑状况[J]. 李凤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3)
[7]某综合性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J]. 郭伟,胡一文,杨涛,张岚,韩刚亚.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01)
[8]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 许凯,翟德春,范枚,于琪,王杨. 中国公共卫生. 2012(03)
[9]中职新生学校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J]. 陈燕. 当代职业教育. 2012(02)
[10]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效果评价[J]. 刘富良. 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
博士论文
[1]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 邹小勤.厦门大学 2013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 肖旻婵.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初中生人格特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关系研究[D]. 陈义霞.扬州大学 2019
[2]小学四年级孤儿学生品格优势的教育干预[D]. 李媛媛.沈阳师范大学 2019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D]. 高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
[4]朋辈心理辅导对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研究[D]. 金蓉.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5]理性情绪教育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D]. 赵媛.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 吴霞丽.广西师范大学 2016
[7]小学高年级孤儿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心理教育干预研究[D]. 肖青.沈阳师范大学 2016
[8]积极心理学心育课程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D]. 胡韬.曲阜师范大学 2016
[9]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D]. 贺彩虹.华中农业大学 2015
[10]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D]. 朱雅勤.上海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14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1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