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文教材《汉语》与《中文》练习册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17:45
  本文将围绕两部典型的泰国华文教材--《汉语》和《中文》,对其练习册进行归类研究,分别从练习的目标、内容、题型和数量等方面总结优点和缺点,为泰国的汉语课堂教材的选取与练习册的使用提供借鉴意义。笔者通过采用研究、对比分析与定量统计的方法,对两部练习册中的语音、汉字、词汇、句子习题、听说、和读写等方面习题的题量与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在设置练习目标方面,《汉语》的“语言知识类”目标比《中文》练习册设定得更加具体细致,例如在汉字、词语和句子等方面都设定了练习目标;《汉语》的“言语技能类”习题目标则显得面面俱到,不仅加设了听力练习目标还配合口语练习目标;而《中文》练习册的听说能力练习缺失了听力练习,目标比较简单,不够系统。(2)在题型种类方面,《中文》练习册题型多变,有猜谜语、加标点符号、写被字句等,但是略欠妥当的是缺少言语技能训练;《汉语》练习册更侧重对言语技能的培养,囊括了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技能练习也较为系统;在针对使用对象方面,《中文》练习册的习题设计做得更加全面,实际能力训练意识强,落实到位。(3)《汉语》练习册在习题总数方面,总题量比《中文》练习册的的少。(4)在练习的编...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泰国华文教材《汉语》与《中文》练习册比较研究


《汉语》练习册读一读拼音练习《汉语》练习册里的题目常常用来辅助主教材,提供给学生汉语操练

拼音,声韵,汉语


21图5-2《汉语》练习册第5-6册古诗《汉语》练习册中关于语音方面的习题有:简单的根据拼音听力写声韵母,稍高难度的还有根据汉字写拼音以及根据拼音做出选择或判断等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用听觉带动视觉和动觉,伴随大脑的活动,各官都能得到配合活用的机会。图5-3《汉语》练习册-听拼音写声韵母练习《中文》练习册的语音练习侧重于朗读,设置了比较多的“读一读”“朗读课文”练习,但是有时设置的难度比较大,例如下图第一册里的“看图读一读”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比较难,而且没有拼音标注也没有注释,需要汉语教师的引导与解释,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练习。

中文,学生,汉字,拼音


22图5-4《中文》练习册-看图读一读练习另外,《中文》练习册中还有辨音的练习,培养学生辨音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汉语语音语调的感知,培养学生能正确拼读汉字的能力。如下图:图5-5《中文》练习册-选择正确读音练习此外,还有让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练习给学生操练,音形结合,锻炼考察学生的认读、书写能力。图5-6《中文》练习册-读拼音写汉字练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文教材课文编排顺序研究——以小学《中文》(修订版)为例[J]. 王蕾.  课程教学研究. 2017(07)
[2]华文教材《汉语》成语收录情况研究[J]. 何洪霞,邱月清.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泰国汉语教材研究——以《汉语》为例[J]. 金天美,黄建滨.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5(01)
[4]基于教材库的全球华文教材概览[J]. 周小兵,陈楠,郭琎.  海外华文教育. 2015(02)
[5]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的有效性研究[J]. 杨翼.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1)
[6]对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 周健,唐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4)
[7]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 杨寄洲.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04)
[8]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J]. 李绍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03)

硕士论文
[1]华文教材与国内小学语文教材对比研究[D]. 龙国华.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汉语》与《语文》对比分析[D]. 陈婷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海外华文教材课文研究[D]. 王丹阳.暨南大学 2016
[4]《汉语》词汇分析[D]. 朱晓昱.福建师范大学 2015
[5]泰国华文小学《汉语》教材话题设置研究[D]. 陈玉.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华文教材《汉语》和《中文》词汇衔接性的对比[D]. 王慧.暨南大学 2014
[7]《汉语》与《小学华文》主课本对比研究[D]. 刘洁.河北大学 2013
[8]《汉语》教材在缅甸腊戌地区的适用性研究[D]. 张帆.云南大学 2013
[9]泰国汉语教材对比研究[D]. 金天美.浙江大学 2013
[10]《中文》(修订版)和《美洲华语》知识文化项目比较研究[D]. 李金鹏.暨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63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63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