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56-1976年文学写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1:23
沈从文1956-1976年文学写作是其整个创作生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阶段也是沈从文后期文学写作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能够集中反映和代表其后期文学写作的整体情况。沈从文在这二十年间从未放弃文学思考和写作试验,但学界对此论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研究成果零散、表面且不系统,因此本研究基于作品文本和文学史料,更为深入且完整地展现沈从文这一阶段的文学写作。本文所重点研读和分析的,正是沈从文1956-1976年间所有的文学写作成果,同时辅以作家后期留存的各类文字材料,详细勾勒作家这二十年间丰富且特殊的文学道路与写作风貌。本文在结构框架上,除绪论和结语外,共设有“写作选择与立场”、“写作形态与特征”、“写作价值与困境”三个章节。时代的变动深刻影响沈从文后期的文学思想走向,通过细读其后期文学写作成果及相关著作材料,能够更为清晰、全面梳理沈从文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发展和写作道路的选择,充分、系统考察其后期文学写作的内容和形态,深入、细致挖掘文学写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沈从文这一时期文学写作形态、特征的总结和论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期打破当前学界对沈从文后期文学写作研究“述”大于“论”的局限,使沈从...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写作选择与立场:“童心”未泯,“爝火”未熄
第一节 两次改业与终生“正业”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审视
第三节 “抒情”写作的核心理念
一、多元共通的生命观
二、古今交会的历史观
第四节 “独自为战”的写作选择
第二章 写作形态与特征:“抽象抒情”下的延承与试验
第一节 写作过程的适时性和阶段性
一、三类主要文体
二、四个高涨阶段
第二节 主题的延承性与内容的新发展
一、旧的历史记忆
二、新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文体的代偿性与方法的试验性
一、文体代偿的三种表现
二、写作方法的试验探索
第四节 整体基调的抒情性和潜在性
一、总体风格的抒情气质
二、特殊时期的潜在特性
第三章 写作价值与困境:“现实而浪漫”的艰难尝试
第一节 多元的创作价值
一、文学独立的维护
二、理性思辨的彰显
三、个体经验的呈现
四、活泼的艺术审美
第二节 文体写作的局限
一、内在张力的削弱
二、用笔的新旧冲突
第三节 现代作家的当代“特例”
结语 “无从驯服的斑马”——文学写作的赤子心
附录一 沈从文文学写作成果详目(1956-1976)
附录二 沈从文文学写作计划汇总(1950-1980)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体代偿:旧体诗之于鲁迅的特殊意义[J]. 张宁. 新文学评论. 2019(02)
[2]《老同志》与沈从文创作转型的努力[J]. 李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4)
[3]论1968—1979年干校诗文中的劳动书写[J]. 王冬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8(02)
[4]沈从文的旧体诗观[J]. 李玮. 枣庄学院学报. 2018(06)
[5]1949:拿笔的军队大会师[J]. 张柠. 文艺争鸣. 2018(07)
[6]《沈从文全集》一处注释与“风怀诗”的求证[J]. 吴正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6)
[7]沈从文的土改书写与思想改造[J]. 李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4)
[8]晚年沈从文眼中的赵树理[J]. 曾祥金. 粤海风. 2016(05)
[9]“抽象的抒情”与“乡下人”的文学理想——关于沈从文《抽象的抒情》的再解读[J]. 郭景华.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04)
[10]身份迷失与文本“再造”——论1950年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的重版[J]. 廖太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1949年后沈从文的文学守望[D]. 李玮.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 李荣秀.山东大学 2009
[3]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 刘东玲.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掉队”与渴望“归队”[D]. 王梦然.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跛者不忘履[D]. 张立聪.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一生重要一回转变[D]. 张芸梦.四川师范大学 2018
[4]建国后沈从文精神世界探究[D]. 徐玉坤.陕西师范大学 2014
[5]晚年沈从文研究[D]. 苏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沈从文书信(1949-1988)研究[D]. 朱斌凤.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沈从文书信研究[D]. 彭建.西南大学 2010
[8]论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创作状况[D]. 陈彦.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493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写作选择与立场:“童心”未泯,“爝火”未熄
第一节 两次改业与终生“正业”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审视
第三节 “抒情”写作的核心理念
一、多元共通的生命观
二、古今交会的历史观
第四节 “独自为战”的写作选择
第二章 写作形态与特征:“抽象抒情”下的延承与试验
第一节 写作过程的适时性和阶段性
一、三类主要文体
二、四个高涨阶段
第二节 主题的延承性与内容的新发展
一、旧的历史记忆
二、新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文体的代偿性与方法的试验性
一、文体代偿的三种表现
二、写作方法的试验探索
第四节 整体基调的抒情性和潜在性
一、总体风格的抒情气质
二、特殊时期的潜在特性
第三章 写作价值与困境:“现实而浪漫”的艰难尝试
第一节 多元的创作价值
一、文学独立的维护
二、理性思辨的彰显
三、个体经验的呈现
四、活泼的艺术审美
第二节 文体写作的局限
一、内在张力的削弱
二、用笔的新旧冲突
第三节 现代作家的当代“特例”
结语 “无从驯服的斑马”——文学写作的赤子心
附录一 沈从文文学写作成果详目(1956-1976)
附录二 沈从文文学写作计划汇总(1950-1980)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体代偿:旧体诗之于鲁迅的特殊意义[J]. 张宁. 新文学评论. 2019(02)
[2]《老同志》与沈从文创作转型的努力[J]. 李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4)
[3]论1968—1979年干校诗文中的劳动书写[J]. 王冬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8(02)
[4]沈从文的旧体诗观[J]. 李玮. 枣庄学院学报. 2018(06)
[5]1949:拿笔的军队大会师[J]. 张柠. 文艺争鸣. 2018(07)
[6]《沈从文全集》一处注释与“风怀诗”的求证[J]. 吴正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6)
[7]沈从文的土改书写与思想改造[J]. 李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4)
[8]晚年沈从文眼中的赵树理[J]. 曾祥金. 粤海风. 2016(05)
[9]“抽象的抒情”与“乡下人”的文学理想——关于沈从文《抽象的抒情》的再解读[J]. 郭景华.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04)
[10]身份迷失与文本“再造”——论1950年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的重版[J]. 廖太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1949年后沈从文的文学守望[D]. 李玮.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 李荣秀.山东大学 2009
[3]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 刘东玲.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掉队”与渴望“归队”[D]. 王梦然.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跛者不忘履[D]. 张立聪.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一生重要一回转变[D]. 张芸梦.四川师范大学 2018
[4]建国后沈从文精神世界探究[D]. 徐玉坤.陕西师范大学 2014
[5]晚年沈从文研究[D]. 苏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沈从文书信(1949-1988)研究[D]. 朱斌凤.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沈从文书信研究[D]. 彭建.西南大学 2010
[8]论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创作状况[D]. 陈彦.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4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9493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