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视角下的大理白族婚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11:27
  民族婚俗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组成重要的一部分,是极具地域性风貌的社会大型活动。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类关系的思考和认知,并通过服装、饮食、行为、造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当代婚礼设计发展迅速,民族婚俗文化引入当代婚礼设计势不可挡。本研究将大理白族婚俗置于设计学的视野下,结合大理白族婚俗的历史发展,立足喜洲、海东、洱源三地的白族进行田野调研,来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点,在研究大理白族婚俗的设计语意的同时,深入研究民族婚俗对当代婚礼设计的影响及发展。理论方面:一、引用了由美国著名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提出的人类社会的婚俗发展进化模式:乱婚-血缘婚-普那路亚(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作为路径,对大理白族婚俗的历史发展脉络分为大理国时期以前的大理白族婚俗演变、大理国至现代的大理白族婚俗演变,两个部分进行了梳理。二、立足田野调研和文献资料,从大理喜洲、大理凤羽、大理洱源三地入手,完整记录分析大理白族婚俗情况。三、从婚礼食物味觉通感设计语意、婚礼服饰图形基因设计语意、婚礼器物造型工艺设计语意、婚礼环境气氛共鸣设计语意四个方面,拓展分析大理白族婚俗中的设计语意,得到从具象转化...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设计学视角下的大理白族婚俗研究


图0-1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30年理论变化趋势(‰)

脑图,脑图,婚俗,论文


绪论15婚俗案例的整体流程,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微观的细节式的记录案例婚俗流程,宏观的概括和提炼标签化的特点代名词。这是从当下现实田野中可以获得的扎实的一手资料,为后一步设计思考进一步提供方向。未来线主要用设计学方法将大理白族婚俗中的观念和特征转化为设计语意,并用此设计语意指导设计实践,进一步思考民族婚俗在当代婚礼设计中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不断细化,专业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拥有整体性、统筹性思维的设计更具有竞争力。民族婚俗作为一个设计研究对象,仅仅用传统的设计思维去分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也无法去等待民族婚俗在当代婚礼设计的发展速度。将民族婚俗放在设计中多维思考,试图尝试让民族婚俗在当代婚礼设计中大放异彩。三条思维路线相辅相成,并制作如下思维路径图:图0-4论文整体研究思路思维脑图/笔者自制

婚礼,嫁妆,新娘,木箱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4经商,经济文化发达的喜洲地区白族,在嫁妆、聘礼方面高度学习汉族婚俗,例如新娘的嫁妆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对木箱子(如图二-2所示),里面放满了新衣服等生活必须品,另外还有带有当地风情的一个火盆、一个铜壶,这些是喜洲周城婚俗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图二-2喜洲地区新娘嫁妆之一木箱/笔者摄2)婚礼仪式中喜洲周城的婚礼一般前后有五天的时间,第一天是“搭彩棚”,第二天是“吃生饭”,第三天“正喜”,第四天“吃鱼饭”,第五天“回门”。根据采访对象喜洲镇周城村张仁华老师的口述:“我们这里的白族婚礼以前一般都在一年的冬天或者过年的时候,因为白族婚俗的观念里结婚是要把村子里的内亲、外亲、邻里通通请到的。年尾过春节时,外出务工的男人都回来了,在家忙活秋收的女人们也都结束了劳动,这时哪家要是办婚礼一定是全村的人都去帮忙,非常热闹。”由于参与婚礼的人数众多,乡亲邻里通通宴请答谢,多则几百桌,少则也有几十桌,要让全部人都坐下就餐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另外,喜洲地区地处苍山洱海之间,天气变化较快,一天当中时而晴天偶有阵雨。那么就不难理解婚礼第一天被称之为“彩棚”,主要目的是为了搭一个美观又同时能遮阳挡雨让亲戚朋友入座的舒适环境。搭彩棚的日子除了真的需要搭一个彩棚外,还是一个主事家安排人员、计划货物、着手准备的日子,甚至还会专门请“提调”:知晓族群婚俗和婚事大小事宜的人、“掌库”:婚礼中专门掌管货物分配的人。主事家会找村里的内亲、外亲等等通通来帮忙,俗称“乡邻执事”,这些乡亲们会帮助主事家做一些婚礼预备的杂事,前来帮忙的相亲吆喝着把能染成红色的统统染成红色,例如宾客吃饭的筷子、抬假装用的扁担和绳子。婚礼的男方会在这一天隆重的请喜?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设计学视野下的生态品牌模型构架研究[D]. 王华斌.武汉理工大学 2017
[2]广义设计学的研究范式危机与转向[D]. 赵伟.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57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57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