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中华慈幼协会研究(1937-1945)

发布时间:2021-08-25 11:44
  中华慈幼协会成立于1928年4月4日,是孔祥熙、邝富灼、高凤池等在上海发起的民间组织,致力于团结国家与社会力量,推进儿童福利,进而达到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的目标,其组织管理模式灵活化、制度化、科学化,经费收支来源广泛,但存在经费来源不稳定,收支状况不平衡的问题。为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的慈幼环境,中华慈幼协会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慈幼事业,并从救济、教养、研究、卫生、保障等各个方面开展活动,推进了慈幼事业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大众的信任,成为了近代慈幼事业的领军者。全面抗战时期,社会危机深重,国家政策剧变,中华慈幼协会各项工作受阻。面对难以召开会员大会、教养经费难以为继、诸多计划被迫中止、部分附属机关失去联络等种种危险情形,中华慈幼协会积极转变组织运作方式、多方筹募战时经费并调整工作重心以适应战时的环境与政策。在组织运作方面,中华慈幼协会一方面改变决策方式,将原设于上海的总部迁至重庆,征募会员,成立执委会,使之负责战时的行政及会务推进,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合作社、代订报刊、奖励员工、抚慰忠贞等方式从物质和精神上安抚、激励员工,同时通过召开会议及开展视察等方式加强内部联系,并深化与国民政府、国内外社会各界...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战时中华慈幼协会研究(1937-1945)


中华慈幼协会会徽

中华,协会,宣传画,档案馆


战时中华慈幼协会研究(1937-1945)53图3-1中华慈幼协会征募难童寒衣运动宣传画(图片来源于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档案U38-1-167)由于中华慈幼协会用多种方式争取社会捐助,当年的征募运动“先后募得现款一万二千七百九十六元”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38年征募难童寒衣运动的成功并不是个例。1939年11月20日到12月20日,共“收到寒衣捐款三万八千余元,新旧寒衣(童装)一万二千余件”,捐款目的圆满完成。②1940年11月20日至12月19日,“收到各界寒衣代金之捐款约有二万三千元,新棉衣二百余件,旧棉衣八百余件”。③当年征募目标为寒衣一万套,每套代金六元。④除去一千余件棉衣,中华慈幼协会还需征集到近五万元寒衣代金捐款才能圆满完成当年的征募目标。由于与预定日标相差尚远,且若干学校方面因时间关系,一时未能①陈铁生:《中华慈幼协会二十七年度工作述要》,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U133-0-158-1。②《中华慈幼协会征募寒衣结束》,《申报》1939年12月20日,第9版。③《慈联庇寒所昨已提早开办》,《申报》1940年12月20日,第9版。④《贫儿寒衣捐》,《申报》1940年12月5日,第10版。

照片,木工,照片,子女


战时中华慈幼协会研究(1937-1945)67图4-1邓县难童教养院木工班照片(图片来源于重庆市档案馆藏美丰商业银行档案02960014002450000048000)由于重视生产训练和劳动,邓县难童教养院生产事业发达,所出物品十分精美。①1944年,邓县教养院扩大生产范围,在织染、缝纫、纺纱等班外,增设皮箱、鱼业两班,并计划筹设大规模工厂、农常②(二)首创抗战军人子女教养院全面抗战期间,“优待抗属”的口号响遍全国。中华慈幼协会认为,教养军人子女是优待抗属的方式之一,不但可以慰藉军心,鼓舞士气,还能为国家训练抗战建国的新生力量。为提倡救济、教养军人子女,中华慈幼协会首创抗战军人子女教养院。③1939年春,中华慈幼协会筹设抗战军人子女教养院,教养居于后方、家境贫寒、失教失养的抗属子女,聘请潘公展、黄培炎、陶行知等知名人士组织救济教养抗战军人子女委员会,负责设计研究教养设施和推进院务,以重庆①《中华慈幼协会三十一年度工作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南京国民政府社会部档案——(2)—2109。②《中华慈幼协会三十三年一、二月份工作报告摘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南京国民政府社会部档案——(2)—2109。③孔祥熙:《中华慈幼协会战时慈幼工作》,《中央日报》1946年2月9日,第3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授之以渔:土山湾孤儿院与近代上海孤儿救济[J]. 徐华博.  史林. 2018(06)
[2]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区域的儿童救济机构考察[J]. 游海华.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18(03)
[3]民国时期慈善教育的个案研究:以西安市孤儿教养院为例[J]. 文姚丽.  社会政策研究. 2018(01)
[4]艰难历程:张子宜与西安市孤儿教养院的创办[J]. 文姚丽.  兰台世界. 2018(01)
[5]“请捐一分钱给中国小朋友”:法国天主教圣婴会在中国(1843—1951年)[J]. 沈艾娣,蔡丹妮.  全球史评论. 2017(01)
[6]民国时期南京佛教慈幼院初探[J]. 乔佳.  民国研究. 2017(01)
[7]北平香山慈幼院在广西[J]. 刘丽虹.  文史春秋. 2016(12)
[8]社会史视阈下西安孤儿教养院研究述论(1922—1949)[J]. 司胜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9]土山湾孤儿院之教育活动及历史意义[J]. 李梅香.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3(01)
[10]民国时期育婴堂中的乳妇及其工资待遇[J]. 李金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1938~1946)[D]. 张纯.华中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清末民国保定妇婴救济事业研究[D]. 潘梦园.河北大学 2018
[2]近代中国儿童救助研究[D]. 段正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5
[3]土山湾孤儿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徐妍.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战后上海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托儿所研究(1945-1949)[D]. 冯蕾.上海师范大学 2014
[5]民国时期南京儿童救济事业转型研究(1912-1937)[D]. 徐萌萌.南京大学 2014
[6]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慈幼事业研究[D]. 丁玲玲.安徽师范大学 2014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慈幼安老慈善事业研究[D]. 王志坤.河北师范大学 2013
[8]战后上海难童教养问题研究(1945-1949)[D]. 张智伟.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初探[D]. 党洁.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0]中华慈幼协会研究(1928-1938)[D]. 黄莉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62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62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