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上”“下”的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4:50
本文考察了“上”“下”各项语义在《成功之路》中的编排情况,然后通过搜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途径了解留学生使用方位词“上”“下”的情况,对其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2部分以词典、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方位词“上”“下”的语义分析为依据,对“上”“下”表示方位、时间次序、范围、方面、条件等意义进行描写。第3部分对《成功之路》中方位词“上”“下”进行考察。在出现次数上,方位词“上”远远高于“下”。在分布情况上,“上”“下”各项意义在教材各个板块的分布比较合理,练习部分分布最多,其次是课文部分,再次是注释部分,最后是拓展部分。在注释情况上,教材对各项意义都有一定注解,对方位义和时间义的注释存在不恰当的地方。第4部分整理统计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方位词“上”“下”的语料,根据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得到的偏误语料进行分析,发现语料库和调查问卷中的使用情况大致相同。方位词“上”的偏误集中在范围义和方面义上,以方位词“上”的误加、遗漏和误用...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的方位关系
。(10)我看见马路旁边的树上布满了嫩叶。(CCL)(11)殿堂的墙上过去有很多壁画。(CCL)例(10)和例(11)表达目的物附着在参照物的上部或外部表面的方位关系。例(10)通过参照物“树”加方位词“上”确定目的物“嫩叶”的方位,“嫩叶”位于“树”的上端。例(11)通过参照物“墙”加方位词“上”确定目的物“壁画”的方位,“壁画”位于“墙”的外部表面。白丽芳(2006)对“上”的方位关系进行了归纳。[1]忽略目的物和参照物的具体形态,用矩形A表示目的物,用矩形B表示参照物。如下:图2-1“上”的方位关系图1表示被描述对象A位于参照物的上表面,两者接触。例如“书在桌子上”。图2表示A位于参照物的上方空间,两者不接触。例如“头上飞过一架飞机”。图2的方位关系是由图1发展而来。因此,这类方位短语常常可以表示两种方位[1]白丽芳.“名词+上/下”语义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4):59.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6)大树下遍地干草枯叶。(CCL)(7)楼下停有警车。(CCL)(8)一个小时以后,他已在墙下掘开了一个洞。(CCL)例(6)—例(8)方位词“下”表示目的物垂直位于参照物的下方或下方附近,两者可接触也可不接触。例(6)目的物“干草枯叶”附着在参照物“大树”下部的地面区域,两者可接触,可不接触。例(7)目的物“警车”附着在参照物“楼”底部外的地面,两者不接触。例(8)“洞”位于“墙”本身的下部。白丽芳(2006)总结出了方位词“下”的方位关系。[1]如下:图2-2“下”的方位关系图1表示目的物位于参照物的下表面,两者接触。例如“书下压着一面小圆镜”。图2表示目的物位于参照物的下方,两者不接触。例如“床下放着脸盆、拖鞋之类的杂物”。图3表示目的物位于参照物的下部或者下部附近,两者接触或不接触。例如“沈同生常在树下徘徊”。有时候A是B的一部分。在“下”的方位关系中,“下”有附着在物体的下表面或表面之下的意思。2.2.2方位词“下”的引申义方位词“下”由最初表示方位的意义发展出了表示时间次序和条件的意义。2.2.2.1方位词“下”表示时间次序汉语采用的是直线型时间。在时间的长河中,先到来的时间在前,后到来的时间在后。方位词“下”引申出时间次序在后的意义。例如:下午、下半天、下半夜、下旬、下半年、下学期、下半叶、下周、下个星期、下个月、下个季度、下一年、下半年、下个世纪、下一代、下一辈、下次、下回、下届。(9)“世界之窗”将于本月下旬开园迎客。(CCL)(10)下个星期她就可以进行物理治疗了。(CCL)(11)白求恩的祖父是19世纪下半叶名扬北美的著名外科医生。(CCL)(12)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CCL)例(9)—例(12)中的方位词“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介词“on”和汉语方位词“上”[J]. 张瑜珂.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9)
[2]“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J]. 李天泓.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7)
[3]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上”“下”为例[J]. 刘若男.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6)
[4]时空概念对“上/下”句法语义对应关系的内在制约[J]. 范立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02)
[5]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时空”研究——以英汉方位词“上”、“下”为例[J]. 马俊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6]关于汉语表示空间和时间方位词“上、下”的研究[J]. 周平. 语文学刊. 2014(01)
[7]现代汉语上下方位关系的空间隐喻研究[J]. 徐慧.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8]方位词“上”表征的空间图式及空间意义[J]. 范素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5)
[9]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划的三组构件[J]. 蔡永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2)
[10]论“心理意象图式”中“上”“下”方位词的运用[J]. 何冬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8)
博士论文
[1]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 蔡永强.北京语言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 申敬善.复旦大学 2006
[3]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 朴珉秀.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X上”与“X里”的替换规律及混用偏误探究[D]. 李川.中央民族大学 2019
[2]方位词“上”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 王文霞.山西大学 2016
[3]对外汉语视野下的方位词研究[D]. 柴雅瑾.山西大学 2015
[4]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方位词偏误研究[D]. 王婷姝.湖南师范大学 2015
[5]方位词“上”、“下”、“上下”及其习得研究[D]. 蒋荔.扬州大学 2014
[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NP)上”习得研究[D]. 蔺欣艳.吉林大学 2013
[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方位词教学[D]. 房长青.黑龙江大学 2012
[8]留学生习得汉语“上/下”类方位词的偏误研究[D]. 周铮.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在X上/下”研究[D]. 陈思.河南大学 2011
[10]方位词“上、下、里、外”的语义认知研究[D]. 汪洋.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7174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的方位关系
。(10)我看见马路旁边的树上布满了嫩叶。(CCL)(11)殿堂的墙上过去有很多壁画。(CCL)例(10)和例(11)表达目的物附着在参照物的上部或外部表面的方位关系。例(10)通过参照物“树”加方位词“上”确定目的物“嫩叶”的方位,“嫩叶”位于“树”的上端。例(11)通过参照物“墙”加方位词“上”确定目的物“壁画”的方位,“壁画”位于“墙”的外部表面。白丽芳(2006)对“上”的方位关系进行了归纳。[1]忽略目的物和参照物的具体形态,用矩形A表示目的物,用矩形B表示参照物。如下:图2-1“上”的方位关系图1表示被描述对象A位于参照物的上表面,两者接触。例如“书在桌子上”。图2表示A位于参照物的上方空间,两者不接触。例如“头上飞过一架飞机”。图2的方位关系是由图1发展而来。因此,这类方位短语常常可以表示两种方位[1]白丽芳.“名词+上/下”语义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4):59.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6)大树下遍地干草枯叶。(CCL)(7)楼下停有警车。(CCL)(8)一个小时以后,他已在墙下掘开了一个洞。(CCL)例(6)—例(8)方位词“下”表示目的物垂直位于参照物的下方或下方附近,两者可接触也可不接触。例(6)目的物“干草枯叶”附着在参照物“大树”下部的地面区域,两者可接触,可不接触。例(7)目的物“警车”附着在参照物“楼”底部外的地面,两者不接触。例(8)“洞”位于“墙”本身的下部。白丽芳(2006)总结出了方位词“下”的方位关系。[1]如下:图2-2“下”的方位关系图1表示目的物位于参照物的下表面,两者接触。例如“书下压着一面小圆镜”。图2表示目的物位于参照物的下方,两者不接触。例如“床下放着脸盆、拖鞋之类的杂物”。图3表示目的物位于参照物的下部或者下部附近,两者接触或不接触。例如“沈同生常在树下徘徊”。有时候A是B的一部分。在“下”的方位关系中,“下”有附着在物体的下表面或表面之下的意思。2.2.2方位词“下”的引申义方位词“下”由最初表示方位的意义发展出了表示时间次序和条件的意义。2.2.2.1方位词“下”表示时间次序汉语采用的是直线型时间。在时间的长河中,先到来的时间在前,后到来的时间在后。方位词“下”引申出时间次序在后的意义。例如:下午、下半天、下半夜、下旬、下半年、下学期、下半叶、下周、下个星期、下个月、下个季度、下一年、下半年、下个世纪、下一代、下一辈、下次、下回、下届。(9)“世界之窗”将于本月下旬开园迎客。(CCL)(10)下个星期她就可以进行物理治疗了。(CCL)(11)白求恩的祖父是19世纪下半叶名扬北美的著名外科医生。(CCL)(12)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CCL)例(9)—例(12)中的方位词“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介词“on”和汉语方位词“上”[J]. 张瑜珂.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9)
[2]“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J]. 李天泓.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7)
[3]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上”“下”为例[J]. 刘若男.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6)
[4]时空概念对“上/下”句法语义对应关系的内在制约[J]. 范立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02)
[5]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时空”研究——以英汉方位词“上”、“下”为例[J]. 马俊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6]关于汉语表示空间和时间方位词“上、下”的研究[J]. 周平. 语文学刊. 2014(01)
[7]现代汉语上下方位关系的空间隐喻研究[J]. 徐慧.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8]方位词“上”表征的空间图式及空间意义[J]. 范素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5)
[9]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划的三组构件[J]. 蔡永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2)
[10]论“心理意象图式”中“上”“下”方位词的运用[J]. 何冬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8)
博士论文
[1]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 蔡永强.北京语言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 申敬善.复旦大学 2006
[3]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 朴珉秀.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X上”与“X里”的替换规律及混用偏误探究[D]. 李川.中央民族大学 2019
[2]方位词“上”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 王文霞.山西大学 2016
[3]对外汉语视野下的方位词研究[D]. 柴雅瑾.山西大学 2015
[4]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方位词偏误研究[D]. 王婷姝.湖南师范大学 2015
[5]方位词“上”、“下”、“上下”及其习得研究[D]. 蒋荔.扬州大学 2014
[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NP)上”习得研究[D]. 蔺欣艳.吉林大学 2013
[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方位词教学[D]. 房长青.黑龙江大学 2012
[8]留学生习得汉语“上/下”类方位词的偏误研究[D]. 周铮.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在X上/下”研究[D]. 陈思.河南大学 2011
[10]方位词“上、下、里、外”的语义认知研究[D]. 汪洋.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7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7717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