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帝陵石兽造型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9:06
本文旨在从艺术角度出发,研究南朝陵墓神兽造型:首先,从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文化和墓葬习俗发展这三个方面,分析其造型形成的背景因素;其次,探索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标准,对石兽造型风格形成的推动,例如书法、绘画和文学著作等;再次,以时间为线索,从先秦至两汉梳理中国传统造型的演变脉络;最后,简述宋、齐、梁、陈四个时代陵墓石兽的造型特点,从“形”与“势”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索石兽造型特点背后所体现的审美观念、自觉造型观念。通过对自觉造型的分析,拓展和加深南朝陵墓石兽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文化上,南朝承接秦汉,下启隋唐,“是汉向唐的转型时期,显得特别重要,人的自觉,文的自觉,艺术的自觉,都是形成于六朝。”其中,南朝的陵墓石刻作为人们精神上的依托,起到了人与神以及先祖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向我们呈现出区别于西方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随着岁月的流失,其艺术价值日趋显著。目前学术领域对于南朝石刻的研究多从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出发,鲜有专门针对南朝帝陵石兽造型方面的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于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至南朝时期,已经渐渐进入了自觉阶段已经有了共识。本文力图进一步阐释南朝这一特殊时期“艺术的自觉”,这不仅...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图3-4安镦寿县出土战国楚国??战国晚期错金银双翼神兽?错银青铜卧牛现藏国家博物馆??
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等级、权力。这些青铜礼器都明显有图腾意味,富有祌秘_4i义色彩。这种纯视觉??样式的表现,脱离了再现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是一种“不及物”的造型。三星堆青铜雕塑集中体现了这种??“不及物”造型的特征。??商以后发展到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社会分工的明确,中国古代王朝渐渐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青铜冶铸,陶器制作、玉器雕刻工艺都日益精湛,上文提到丧葬形式在战国时??期也日趋完备,出土的随葬品精美丰富。如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两件以动物为原型的随葬品(图3-2)、??(图3-3)。这两件作品整体为韵律感很强的“S”形,姿态矫健,栩栩如生。第一件作品从造型上能够看出??受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身形匍匍,做蓄势待发状态、第_?:件身形扁长、侧生双翼做昂首??状,头部向右有大角度的偏转,动态鲜活,不难看出是汉代镇墓守护祌的前身,已有南朝石兽风采。我们也??不难从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楚国错银铜卧牛(图3-4)周身纹饰上看出是陈文帝陵墓石刻纹饰的源头。先秦??时期富有祌秘色彩的“不及物”造型无疑对后世的雕塑造型产生了深远影响。??恰如晚唐诗人司徒空所言: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图11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商代后期?图3-2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战国晚期??大型青铜神面像?错金银猛虎魃鹿锅器座??一41?_??图3>3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图3-4安镦寿县出土战国楚国??战国晚期错金银双翼神兽?错银青铜卧牛现藏国家博物馆??第二节秦“装饰写实”风格??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结束,秦国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一一秦朝。秦??11??
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等级、权力。这些青铜礼器都明显有图腾意味,富有祌秘_4i义色彩。这种纯视觉??样式的表现,脱离了再现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是一种“不及物”的造型。三星堆青铜雕塑集中体现了这种??“不及物”造型的特征。??商以后发展到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社会分工的明确,中国古代王朝渐渐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青铜冶铸,陶器制作、玉器雕刻工艺都日益精湛,上文提到丧葬形式在战国时??期也日趋完备,出土的随葬品精美丰富。如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两件以动物为原型的随葬品(图3-2)、??(图3-3)。这两件作品整体为韵律感很强的“S”形,姿态矫健,栩栩如生。第一件作品从造型上能够看出??受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身形匍匍,做蓄势待发状态、第_?:件身形扁长、侧生双翼做昂首??状,头部向右有大角度的偏转,动态鲜活,不难看出是汉代镇墓守护祌的前身,已有南朝石兽风采。我们也??不难从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楚国错银铜卧牛(图3-4)周身纹饰上看出是陈文帝陵墓石刻纹饰的源头。先秦??时期富有祌秘色彩的“不及物”造型无疑对后世的雕塑造型产生了深远影响。??恰如晚唐诗人司徒空所言: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图11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商代后期?图3-2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战国晚期??大型青铜神面像?错金银猛虎魃鹿锅器座??一41?_??图3>3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图3-4安镦寿县出土战国楚国??战国晚期错金银双翼神兽?错银青铜卧牛现藏国家博物馆??第二节秦“装饰写实”风格??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结束,秦国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一一秦朝。秦??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的艺术魅力[J]. 李泽杨.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5)
[2]天禄辟邪新考——从角数规律看南朝帝陵石兽的名称[J]. 宋震昊. 东南文化. 2009(03)
[3]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J]. 吴为山. 文艺研究. 2005(06)
[4]六朝石刻艺术四论[J]. 陈锽. 东南文化. 2000(05)
[5]试论南京六朝陵墓石刻艺术[J]. 管玉春. 文物. 1981(08)
[6]修复南京六朝陵墓古迹中重要的发现[J]. 朱偰. 文物参考资料. 1957(03)
本文编号:3377524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图3-4安镦寿县出土战国楚国??战国晚期错金银双翼神兽?错银青铜卧牛现藏国家博物馆??
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等级、权力。这些青铜礼器都明显有图腾意味,富有祌秘_4i义色彩。这种纯视觉??样式的表现,脱离了再现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是一种“不及物”的造型。三星堆青铜雕塑集中体现了这种??“不及物”造型的特征。??商以后发展到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社会分工的明确,中国古代王朝渐渐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青铜冶铸,陶器制作、玉器雕刻工艺都日益精湛,上文提到丧葬形式在战国时??期也日趋完备,出土的随葬品精美丰富。如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两件以动物为原型的随葬品(图3-2)、??(图3-3)。这两件作品整体为韵律感很强的“S”形,姿态矫健,栩栩如生。第一件作品从造型上能够看出??受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身形匍匍,做蓄势待发状态、第_?:件身形扁长、侧生双翼做昂首??状,头部向右有大角度的偏转,动态鲜活,不难看出是汉代镇墓守护祌的前身,已有南朝石兽风采。我们也??不难从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楚国错银铜卧牛(图3-4)周身纹饰上看出是陈文帝陵墓石刻纹饰的源头。先秦??时期富有祌秘色彩的“不及物”造型无疑对后世的雕塑造型产生了深远影响。??恰如晚唐诗人司徒空所言: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图11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商代后期?图3-2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战国晚期??大型青铜神面像?错金银猛虎魃鹿锅器座??一41?_??图3>3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图3-4安镦寿县出土战国楚国??战国晚期错金银双翼神兽?错银青铜卧牛现藏国家博物馆??第二节秦“装饰写实”风格??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结束,秦国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一一秦朝。秦??11??
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等级、权力。这些青铜礼器都明显有图腾意味,富有祌秘_4i义色彩。这种纯视觉??样式的表现,脱离了再现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是一种“不及物”的造型。三星堆青铜雕塑集中体现了这种??“不及物”造型的特征。??商以后发展到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社会分工的明确,中国古代王朝渐渐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青铜冶铸,陶器制作、玉器雕刻工艺都日益精湛,上文提到丧葬形式在战国时??期也日趋完备,出土的随葬品精美丰富。如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两件以动物为原型的随葬品(图3-2)、??(图3-3)。这两件作品整体为韵律感很强的“S”形,姿态矫健,栩栩如生。第一件作品从造型上能够看出??受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身形匍匍,做蓄势待发状态、第_?:件身形扁长、侧生双翼做昂首??状,头部向右有大角度的偏转,动态鲜活,不难看出是汉代镇墓守护祌的前身,已有南朝石兽风采。我们也??不难从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楚国错银铜卧牛(图3-4)周身纹饰上看出是陈文帝陵墓石刻纹饰的源头。先秦??时期富有祌秘色彩的“不及物”造型无疑对后世的雕塑造型产生了深远影响。??恰如晚唐诗人司徒空所言: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图11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商代后期?图3-2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战国晚期??大型青铜神面像?错金银猛虎魃鹿锅器座??一41?_??图3>3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图3-4安镦寿县出土战国楚国??战国晚期错金银双翼神兽?错银青铜卧牛现藏国家博物馆??第二节秦“装饰写实”风格??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结束,秦国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一一秦朝。秦??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的艺术魅力[J]. 李泽杨.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5)
[2]天禄辟邪新考——从角数规律看南朝帝陵石兽的名称[J]. 宋震昊. 东南文化. 2009(03)
[3]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J]. 吴为山. 文艺研究. 2005(06)
[4]六朝石刻艺术四论[J]. 陈锽. 东南文化. 2000(05)
[5]试论南京六朝陵墓石刻艺术[J]. 管玉春. 文物. 1981(08)
[6]修复南京六朝陵墓古迹中重要的发现[J]. 朱偰. 文物参考资料. 1957(03)
本文编号:3377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7752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