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拳》第一、二章翻译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01 14:08
本文关键词:《五祖拳》第一、二章翻译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祖拳,中国南拳之一,相传源于“少林五祖”,而流传至今的五祖拳则是由福建晋江人蔡玉明编创的。五祖拳以其拳法多变、强劲有力等特点而闻名,在福建地区深得人们喜爱并且广为流传。《五祖拳》是《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一册。该教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并颁布实施的武术段位制教学与考试用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五祖拳》一书将五祖拳的起源、发展历史、架式短小和拳势激烈等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力图让读者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五祖拳》的英译实践有利于把中国优秀的武术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武术乃至整个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双方相互理解,减少交流障碍;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竞争力。除此之外,这一翻译实践也有助于个人英语能力的提升。此次的翻译实践任务主要由汉斯·弗米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首先,笔者分析了《五祖拳》一书的语言和内容特点,总结出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难点。然后,笔者根据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最终确定运用目的论来指导本次翻译实践。接着,笔者结合实例,详细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最后,笔者总结出在翻译《五祖拳》时应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为译者应“以不变应万变”,即以合适的翻译理论为中心理论来指导翻译活动;同时又要“应时而变”,即根据实际翻译要求,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规范。
【关键词】:武术 《五祖拳》翻译 目的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汉语原文10-32
- 英语译文32-70
- 前言70-71
- 一、翻译任务描述71-72
- 1.1 翻译任务来源71
- 1.2 翻译文本简述71-72
- 1.3 翻译项目意义72
- 二、翻译过程72-75
- 2.1 译前准备72-74
- 2.1.1 分析文本72-73
- 2.1.2 选择翻译工具73
- 2.1.3 确定指导理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73-74
- 2.2 翻译初稿74
- 2.3 修改稿74-75
- 2.4 终稿75
- 三、翻译案例分析75-84
- 3.1 翻译方法与实例分析75-84
- 3.1.1 直译法75-76
- 3.1.2 意译法76-78
- 3.1.3 增译法78-79
- 3.1.4 分/合句法79
- 3.1.5 省译法79-81
- 3.1.6 祈使句的翻译81-82
- 3.1.7 加注法82-83
- 3.1.8 转换法83-84
- 四、翻译实践总结84-86
- 4.1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84-85
- 4.2 影响翻译的因素85
- 4.3 不足之处和提高途径85-86
- 4.4 译者的素质86
- 结语86-88
- 参考文献88-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超;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技法身形问题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翁信辉;南少林五祖拳的历史与文化[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行行;《五祖拳》第三、四章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5年
2 孙彬彬;《五祖拳》第一、二章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五祖拳》第一、二章翻译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908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