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的创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22 03:00
  有关于对时间的探讨主要观念体现在“计数”,所谓的“计数”其主要是记录物质在空间中运动、位移等的一种表达线性时间观的方式。时间范畴的探讨与空间范畴也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绘画领域,绘画在以往的观念之中常被视作空间的艺术,这种观念之下的绘画艺术理所当然也就只能用空间的图像去表达主观上的时间体验。事实上,事物本身往往就包含多重属性,而不同的呈现方式又会给予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本文旨在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时间性对于创作的影响。通过对安塞姆·基弗作品的分析,挖掘用以表达时间性的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拟在《城》的研究主题之下,结合已有研究文献或材料进行主题创作,并对个人创作思路、创作过程以及创作体会进行整理。通过对创作的表现形态、技法语言等多个层面的尝试,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理清主题创作中观念与各表现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并从技法语言、精神内涵,艺术风貌等多个方面研究、阐述艺术作品与时间性的传达之间的联系。在此次创作中,我将采用与城相关的物像,如城堡、废墟进行创作。《城》的创作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的缘起,阐明了选题缘起、选题意义。提出了具体表现形式是顺应精神的传达...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关于《城》的创作报告


电影剧照真,而极好的艺术中

色调,心理


的剧照,尽量将城抽象化。其中的关键是抽象的度的把握,即抽离多少物象,如何恰如其分的表达所要表达的对象,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乎存在有巨大的跨度,似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这里回到了维度的问题上,也就是心理承受的区间,我想要做的是将一种复杂的情绪压缩到一座城中,让城极度抽象又极度真实,抽象的是物象,而真实的是感觉,也就是说物象只要停留在似乎能分辨的程度,而感觉却要超越真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真实更真实,只有实现感觉上超越性的真实性,才可以达到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实的真实以及心理上的真实。(图2-1)在画面黑白布局上,参照透纳的《赛尼峰上的暴风雪》(图2-2),透纳的图2-1色调尝试40cm*60cm

暴风雪,事物


关于《城》的创作报告3画中有大自然的壮美,在其作品中看到的是人在自然伟力面前的渺校人物通常比较小,似乎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可能,这种力量有时来自天空,有时来自于大海,这些具体事物的;时间在画面中呈现的是一种不在而又常在的状态,时间通过具体的物象运动暗示发挥其威力。在《赛尼峰上的暴风雪》中,层层乌云的笼罩下透出的强光有一种“空”、“无”感,而这种空无来自于光与乌云的斗争。乌云代表了黑暗,而光代表的是光明,一切存在此消彼涨,在一种无尽的生与灭之间;空也是有,在这里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态,一切都处于一种轮回的循环之中。在我的画中,我试图将这种“空”与“无”的感觉融入在画面的之中,使压抑的气氛之下能有一些空灵。绘画在以往的观念之中常被视作空间的艺术,这种观念之下的绘画艺术也就只能是用空间的图像去表达主观上的时间体验。由于绘画是在二维平面制造三维的假象,透视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艺术中,一切知识和原理的应用,都应该在心理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某种手段或知识无法加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理念,那么这些知识就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表达的倾向似乎并不仅仅只是从画面和谐的角度考量,其中也关涉到世界观与时间观上的认识;对于时间性的理解,也体现在对于物理时间的拒绝。在基弗绘画中大多数是简单的焦点透视图例,并没有类似科学的那种严谨,更多的是从视觉上的感受出发来把握空间。有许多的透视运用更是点到即止,并没有拘泥于细节的精确化,如作品《纽伦堡》。然而在《灰烬花》等一系列描绘破旧建筑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有点广角镜头的视觉形式,有着精准的透视。对比这两类作品,就可以知道基弗知道如何画得“精准”,即他对于透视的表达是适可而止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


本文编号:3450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50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