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7:51
韩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金光洲于20世纪20年代末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十余年之久。其中,金光洲在上海生活的六年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其原因在于,他在上海活动期间,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及文学评论的翻译等方面留下了不少的成果。他在上海地区各种杂志、报纸的文艺版面上发表的众多文学评论及文学评论的翻译文章,不仅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坛的对话沟通,并且为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本论文以1934年6月至1936年1月金光洲在上海《晨报》用中文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金光洲在《晨报》上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和文学评论的翻译文章的特征进行深入解读。同时,注重探讨殖民地作家、评论家金光洲在异国文坛进行双语创作活动的具体内容,揭示此类评论文章与金光洲文艺观的内在关系及其本质特征,阐明金光洲文学评论的价值和意义。根据最新资料显示,金光洲在上海《晨报》发表与翻译的文学评论文章共计37篇。其评论内容丰富充实,评价客观公正,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金光洲在《晨报》发表的文学评论采取了中正慎微的批评态度,秉持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统一的批评原则。同时这些文章与金光洲的文艺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中包含着他的无政府...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金光洲在华文学活动与《晨报》
第一节 金光洲在华文学活动
一、在华主要经历
二、在华文学活动
第二节 金光洲与《晨报》的关联
一、《晨报》的性质和地位
二、加入《晨报》背景
第三节 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概述
第三章 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特征
第一节 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一、中正慎微的批评态度
二、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统一的批评原则
第二节 文学评论特征
一、无政府主义倾向
二、西方文艺思潮批判性接受
第四章 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中西文学交流层面
第二节 中韩文坛对话层面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发展层面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居与传播:金光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J]. 金哲.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
[2]施蒂纳无政府主义辨析[J]. 林钊. 社会科学. 2020(01)
[3]金光洲的上海地区体验及其文学作品[J]. 宋小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4)
[4]上海韩人学生与韩国独立运动[J]. 孙科志. 韩国研究论丛. 2001(00)
[5]曹禺剧作在韩国[J]. 韩相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5(03)
[6]韩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J]. 安熙珍. 文学遗产. 1993(01)
[7]影评忆旧[J]. 鲁思. 中国电影. 1957(Z1)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来华留学韩人作家的跨体验与文学书写[D]. 韩晓.山东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金光洲的中国体验与中韩双语创作研究(1931-1938)[D]. 王慧.南京大学 2018
[2]朱耀燮和金光洲的上海体验及文学形象化研究[D]. 宋小勇.烟台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6356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金光洲在华文学活动与《晨报》
第一节 金光洲在华文学活动
一、在华主要经历
二、在华文学活动
第二节 金光洲与《晨报》的关联
一、《晨报》的性质和地位
二、加入《晨报》背景
第三节 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概述
第三章 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特征
第一节 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一、中正慎微的批评态度
二、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统一的批评原则
第二节 文学评论特征
一、无政府主义倾向
二、西方文艺思潮批判性接受
第四章 金光洲《晨报》文学评论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中西文学交流层面
第二节 中韩文坛对话层面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发展层面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居与传播:金光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J]. 金哲.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
[2]施蒂纳无政府主义辨析[J]. 林钊. 社会科学. 2020(01)
[3]金光洲的上海地区体验及其文学作品[J]. 宋小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4)
[4]上海韩人学生与韩国独立运动[J]. 孙科志. 韩国研究论丛. 2001(00)
[5]曹禺剧作在韩国[J]. 韩相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5(03)
[6]韩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J]. 安熙珍. 文学遗产. 1993(01)
[7]影评忆旧[J]. 鲁思. 中国电影. 1957(Z1)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来华留学韩人作家的跨体验与文学书写[D]. 韩晓.山东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金光洲的中国体验与中韩双语创作研究(1931-1938)[D]. 王慧.南京大学 2018
[2]朱耀燮和金光洲的上海体验及文学形象化研究[D]. 宋小勇.烟台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9635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