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的艺术交游与书画鉴赏
发布时间:2021-11-17 15:16
本文是围绕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文人王穉登所做的个案研究。王穉登,字百榖,明中叶诗人、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书画鉴赏家。《明史·文苑传》记其自文徵明逝世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王穉登凭借其诗文、书法、书画鉴赏等方面的杰出才能成为嘉靖、万历年间苏州艺文圈中的重要人物。本文从一系列画迹与文献出发,探访了王穉登的书画世界。首章中依据王穉登创作的诗文、游记试图展现一位明代文人的家居与出行生活。第二章中考证了王穉登与苏州文人,尤其是文氏家族成员之间的一些书画往来,同时对现今留存的作品与史实略加考析。第三章主要围绕王穉登所撰写的书画品评著作《吴郡丹青志》一书进行分析。通过对该书撰写背景的考察,引出明代人物传记书写风潮对书画文献产生的影响,以及明代书画文献中隐含的关于浙派与吴派之间的画史之争。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文嘉《半偈庵图》故宫博物院藏
王穉登的艺术交游与书画鉴赏11州像》《戴进山水四图》,而其中那件《赵孟頫画苏黄州像》多年后成为王穉登的藏物。①这次出游并不顺利,赶逢江南雨季,舟行不便,只得一路走走停停。王穉登先是留宿在好友孔鳞家,孔鳞出示其藏书请王穉登鉴定。是日,雨小,复而乘舟南下,又拜访了秦汝立②,九月二十三日,从秦汝立濠上发舟继而南下,拜访了顾元庆③。顾元庆(1487-1565)算是王穉登的一位前辈挚友。顾氏以文名世,王穉登对这位前辈颇为仰慕。此次拜访,两人相谈甚欢,顾元庆出示其藏画《宋马远钟馗移家图》《沈周大石山图》《吴江图》《西园雅集图》共览,并请王穉登为其所藏宋端溪石砚台作研铭。是日,两人又携同顾元庆子及王穉登岳父陆承宪同游大石山。④此次出游毘陵,历时十余日,王穉登在旅行途中所遇的人事,鉴览的名画,创作的诗文,详细记述了下来,整理成为《雨航纪》。除毘陵外,王穉登常去的还有苏州以西的荆溪。此地又称为宜兴、阳羡,风物尤胜,吸引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游览。王穉登在荆溪经常会去善卷洞、善①[明]王穉登:《王百榖集十九种三十九卷·雨航纪》,<纪事第一>,明刻本,《四库禁毁丛刊》,第103页。②秦汝立,名柱,金之孙。工书,师欧阳率更,草学孙虔礼。以荐授中书舍人。明代藏书家。此次出游王穉登作《无锡访秦汝立》诗:“访尔靑山莫,一灯寒映门。春星射船白,古堞隔濠昬。竹色人同痩,禽声水共喧。归来桃李月,聮櫂武陵源。”(王穉登:《王百榖集十九种三十九卷·采真篇》,第542页。)③顾元庆,字大有,号大石山人,苏州府长洲人,明藏书家、刻书家。④[明]王穉登:《王百榖集十九种三十九卷·雨航纪》,第100页。图1-2明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太湖水境图
川图卷》,随后在卷尾洋洋洒洒题下数百字跋文:往见文太史临李成《蜀江图》,叹其妙绝,庶几一睹真迹竟不可得。今乃阅李伯时《蜀川图》,虽江山形胜如出一轨,今点染之妙,人各不同,营邱之工,工在绵密,龙眠之工,工于古澹。盖彼李以院体擅长,不若此李,英英有岩壑之致。余性最好游,而身撄尘纲,不能从禽尚之辙,褒斜、卭笮、滟澦、瞿塘之竒。藉二李之迹,可当卧游。严君平云:‘州有九逰其八,岳有五登其四。’不觉临文自愧耳。甲午三月初五日,虎丘舟中题,王穉登。①《蜀川图》描绘的是川峡一带的山川、河流风貌。(图1-3)王穉登在跋文中谈道自己生性好游,只可惜深陷凡俗事物,而不能游尽天下名山。虽不免有些夸张,却也流露出他对于山川烟霞的向往之情。这种坐于舟中,行在山水之间,同时纵览古人纸上云山,一边是山川美景,一边是纸上烟霞,眼前景与画中景虽不是一地,但无不让人目驰神往。江南山川秀美,水路纵横,舟舫便成为人们日常出游的重要工具,不仅舒适又可欣赏沿途美景。因此舟游在明中期的文人士大夫之间颇为盛行,有钱的文人士绅甚至拥有自己的舟舫,如晚明文人李日华的“雪舫”,徽州富商汪如谦的“不系园”。文人们把舟舫布置的极为雅致,其中家具陈设一应俱全。每逢佳节或者文酒之客”,看来两人皆为朱希孝门客。与谈志伊相识于何时没有具体记载,根据现有材料来看,最早在隆庆己巳(1569)四月,在谈志伊的平林馆[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第20页。]观赏过高房山的《墨竹图》,所以两人的相识不迟于1569年。往后时日,两人之间的交往也颇为密切。①《石渠宝笈》,四库全书本,卷四十四,《宋李公麟蜀川图一卷》。图1-3宋李公麟《蜀川图》(局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郡丹青志》的史学价值[J]. 韩雪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1)
[2]王稚登入诗社考略[J]. 龙赛州,黎国韬. 文化遗产. 2012(03)
[3]明代书法家王穉登隶书的风格[J]. 伏建民,朱丹. 美术大观. 2010(12)
[4]明代大山人王穉登[J]. 伏建民,朱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5]《吴郡丹青志》的编撰特点与画史价值[J]. 耿明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对王穉登把仇英列为“能品志”第四人的批判[J]. 黄慧君. 当代经理人. 2006(12)
[7]吴门书派摭谈[J]. 万新华. 东方艺术. 2006(16)
[8]王穉登《虎苑》研究[J]. 高明. 图书馆杂志. 2005(05)
[9]随情取势 峻逸洒脱——王穉登书《行草七言律诗轴》赏析[J]. 武卫. 书画艺术. 2004(04)
[10]凌濛初与王稚登[J]. 冯保善. 江海学刊. 2000(04)
博士论文
[1]晚明苏州剧坛研究[D]. 刘召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屠隆交游补考[D]. 高冰.扬州大学 2015
[2]苏州文人的“诗化生活”与诗歌新变[D]. 杨旭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王百穀年谱简编[D]. 张帅.苏州大学 2011
[4]山人王稚登及其诗歌研究[D]. 王伟.江西师范大学 2010
[5]王百谷诗歌研究[D]. 谭勇.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1177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文嘉《半偈庵图》故宫博物院藏
王穉登的艺术交游与书画鉴赏11州像》《戴进山水四图》,而其中那件《赵孟頫画苏黄州像》多年后成为王穉登的藏物。①这次出游并不顺利,赶逢江南雨季,舟行不便,只得一路走走停停。王穉登先是留宿在好友孔鳞家,孔鳞出示其藏书请王穉登鉴定。是日,雨小,复而乘舟南下,又拜访了秦汝立②,九月二十三日,从秦汝立濠上发舟继而南下,拜访了顾元庆③。顾元庆(1487-1565)算是王穉登的一位前辈挚友。顾氏以文名世,王穉登对这位前辈颇为仰慕。此次拜访,两人相谈甚欢,顾元庆出示其藏画《宋马远钟馗移家图》《沈周大石山图》《吴江图》《西园雅集图》共览,并请王穉登为其所藏宋端溪石砚台作研铭。是日,两人又携同顾元庆子及王穉登岳父陆承宪同游大石山。④此次出游毘陵,历时十余日,王穉登在旅行途中所遇的人事,鉴览的名画,创作的诗文,详细记述了下来,整理成为《雨航纪》。除毘陵外,王穉登常去的还有苏州以西的荆溪。此地又称为宜兴、阳羡,风物尤胜,吸引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游览。王穉登在荆溪经常会去善卷洞、善①[明]王穉登:《王百榖集十九种三十九卷·雨航纪》,<纪事第一>,明刻本,《四库禁毁丛刊》,第103页。②秦汝立,名柱,金之孙。工书,师欧阳率更,草学孙虔礼。以荐授中书舍人。明代藏书家。此次出游王穉登作《无锡访秦汝立》诗:“访尔靑山莫,一灯寒映门。春星射船白,古堞隔濠昬。竹色人同痩,禽声水共喧。归来桃李月,聮櫂武陵源。”(王穉登:《王百榖集十九种三十九卷·采真篇》,第542页。)③顾元庆,字大有,号大石山人,苏州府长洲人,明藏书家、刻书家。④[明]王穉登:《王百榖集十九种三十九卷·雨航纪》,第100页。图1-2明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太湖水境图
川图卷》,随后在卷尾洋洋洒洒题下数百字跋文:往见文太史临李成《蜀江图》,叹其妙绝,庶几一睹真迹竟不可得。今乃阅李伯时《蜀川图》,虽江山形胜如出一轨,今点染之妙,人各不同,营邱之工,工在绵密,龙眠之工,工于古澹。盖彼李以院体擅长,不若此李,英英有岩壑之致。余性最好游,而身撄尘纲,不能从禽尚之辙,褒斜、卭笮、滟澦、瞿塘之竒。藉二李之迹,可当卧游。严君平云:‘州有九逰其八,岳有五登其四。’不觉临文自愧耳。甲午三月初五日,虎丘舟中题,王穉登。①《蜀川图》描绘的是川峡一带的山川、河流风貌。(图1-3)王穉登在跋文中谈道自己生性好游,只可惜深陷凡俗事物,而不能游尽天下名山。虽不免有些夸张,却也流露出他对于山川烟霞的向往之情。这种坐于舟中,行在山水之间,同时纵览古人纸上云山,一边是山川美景,一边是纸上烟霞,眼前景与画中景虽不是一地,但无不让人目驰神往。江南山川秀美,水路纵横,舟舫便成为人们日常出游的重要工具,不仅舒适又可欣赏沿途美景。因此舟游在明中期的文人士大夫之间颇为盛行,有钱的文人士绅甚至拥有自己的舟舫,如晚明文人李日华的“雪舫”,徽州富商汪如谦的“不系园”。文人们把舟舫布置的极为雅致,其中家具陈设一应俱全。每逢佳节或者文酒之客”,看来两人皆为朱希孝门客。与谈志伊相识于何时没有具体记载,根据现有材料来看,最早在隆庆己巳(1569)四月,在谈志伊的平林馆[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第20页。]观赏过高房山的《墨竹图》,所以两人的相识不迟于1569年。往后时日,两人之间的交往也颇为密切。①《石渠宝笈》,四库全书本,卷四十四,《宋李公麟蜀川图一卷》。图1-3宋李公麟《蜀川图》(局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郡丹青志》的史学价值[J]. 韩雪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1)
[2]王稚登入诗社考略[J]. 龙赛州,黎国韬. 文化遗产. 2012(03)
[3]明代书法家王穉登隶书的风格[J]. 伏建民,朱丹. 美术大观. 2010(12)
[4]明代大山人王穉登[J]. 伏建民,朱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5]《吴郡丹青志》的编撰特点与画史价值[J]. 耿明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对王穉登把仇英列为“能品志”第四人的批判[J]. 黄慧君. 当代经理人. 2006(12)
[7]吴门书派摭谈[J]. 万新华. 东方艺术. 2006(16)
[8]王穉登《虎苑》研究[J]. 高明. 图书馆杂志. 2005(05)
[9]随情取势 峻逸洒脱——王穉登书《行草七言律诗轴》赏析[J]. 武卫. 书画艺术. 2004(04)
[10]凌濛初与王稚登[J]. 冯保善. 江海学刊. 2000(04)
博士论文
[1]晚明苏州剧坛研究[D]. 刘召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屠隆交游补考[D]. 高冰.扬州大学 2015
[2]苏州文人的“诗化生活”与诗歌新变[D]. 杨旭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王百穀年谱简编[D]. 张帅.苏州大学 2011
[4]山人王稚登及其诗歌研究[D]. 王伟.江西师范大学 2010
[5]王百谷诗歌研究[D]. 谭勇.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1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0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