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20年代周作人对蔼理斯的接受与转化

发布时间:2021-11-27 23:37
  蔼理斯在周作人的杂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思想来源众多,以及涉及的中西语境混杂,周作人对蔼理斯思想的接受存在遮蔽与扭曲的现象。本文围绕1920年代周作人从蔼理斯方面获取的思想资源,梳理影响路径,廓清因果关系。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作人与蔼理斯的关系进行深化,对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全文分为上、下篇。上篇:遮蔽与选择——周作人的自我建构。第一章,主要关注周作人对蔼理斯接受存在的分期问题。自留日起至1922年为潜在的接受期,周作人对蔼理斯的接受一方面来自直接阅读,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白桦派的中介作用实现的。1922年以后,周作人大量研读、译介或抄录蔼理斯的著作,并利用蔼理斯的学说解决思想冲突和现实困境,对其接受进入了有意的选择期。第二章,揭示了周作人对蔼理斯性学知识的选择,一方面是出于“肉体崇拜的咏叹”,另一方面则本于为女性招魂的责任意识。反礼教的思想底色,使他主要利用蔼理斯的性心理学破除旧道德的撒提。第三章,周作人对蔼理斯思想“中庸”的命名,是融合儒家思想、民初调和论与梁漱溟调和说等多方资源,进行自我抽译的结果。“冲突之哲学”更接近蔼理斯思想的内核,其中对立...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现状
    二 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上篇:遮蔽与选择——周作人的自我建构
    一、周作人的蔼理斯阅读史略述
        (一)1906——1922年:潜在的接受期
        (二)1922年以后:有意的选择期
    二、为何是性?——冲破身心的双重撒提
        (一)反抗身体的道德化
        (二)唤起“为女”的自觉
    三、何以为杂?——调和思想的利器
        (一)名不副实的中庸
        (二)“冲突之哲学”
下篇:融合与转化——中国的蔼理斯
    一、“科学”与“道德”的纠缠
        (一)“没有上帝的基督教”:科学拥趸与国民再造
        (二)“克己复礼为仁”:科学道德化的启蒙路径
    二、“功用”与“艺术”的平衡
        (一)“情绪的体操”:文学情感本质的确认
        (二)从“人类性”到“人类之一”:个性的发现
    三、“革命”与“颓废”的调适
        (一)耽溺:主体存在方式的生成
        (二)净观:过渡时代保身的盾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的悖论——论新文学“个性解放”的伦理问题[J]. 宋剑华.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4)
[2]为了文化再造的知识建构——周作人《我的杂学》精读[J]. 赵京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18(10)
[3]身份焦虑、民族认同与洋装政治——以创造社作家为例[J]. 李永东.  文艺研究. 2018(03)
[4]“活”与“行”——鲁迅生命观与文学观的互动[J]. 张洁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9)
[5]霭理士译介史[J]. 戴潍娜.  新文学史料. 2016(03)
[6]无界:霭理士影子下的周作人[J]. 戴潍娜.  鲁迅研究月刊. 2016(02)
[7]知识的“救济”与失效——对民初调和论的重新思考[J]. 孟庆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1)
[8]论时代思潮中的“恋爱与革命问题”[J]. 熊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3)
[9]周作人思想的道德性[J]. 武斌斌.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10]论蔼理斯“中庸之道”对周作人思想的影响[J]. 韩高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博士论文
[1]以“人”为目标的文学政治实践[D]. 李雅娟.北京大学 2013
[2]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 贺殿广.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文学”与“文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因素研究[D]. 朱晓江.复旦大学 2011
[4]周作人文学思想略论[D]. 高娟.山东大学 2005
[5]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D]. 胡辉杰.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借鉴与整合:周作人与霭理士[D]. 魏创世.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论弗洛伊德与霭理斯对周作人女性思想生成的影响[D]. 李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3]周作人妇孺观复杂性研究[D]. 宋雪菲.山东师范大学 2015
[4]周作人的女性观研究[D]. 刘剑群.湖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23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23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