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书法风格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12 07:45
从文字的兴起到书体的演变与发展书法艺术从未间断,在这个时间长河里书法与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品性相互融合,书法与书家的人格境界息息相通,从古至今可以被时间铭记的书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古代与现代各有千秋从不缺少背负盛名的书家,但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能集诗、书、画为一体的书法大家更是寥若晨星。陶博吾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艺术造诣非常高的书法家之一,他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型艺术家,特别是在书法创作上有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与独立思想。本文主要对陶博吾的书法风格进行研究,首先从陶博吾的学书经历入手简单介绍他的生平经历及学书历程。然后重点分析陶博吾的书法艺术特色,主要概述陶博吾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从他的师承、诗词、绘画及当时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通过与他类型相近的书法家进行对比总结,重点分析出其书法艺术风格来源于传统书写程式,并且能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对我们现在书法学习所带来的启示,最后总结出陶博吾书法艺术价值的时代意义。本文着重对陶博吾的书法风格特征进行探究,一是让大家能对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二是陶博吾学习古人却不死板勇于创新求变的艺术创作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陶博吾篆书作品图片来源同左
8及少量留世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表达了对国家人民遭受战争迫害的悲愤之情。陶博吾的人生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过,命运给陶博吾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但是陶博吾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命运的不公而产生愤世的心情。“惟有雄才能济世,耻将虚誉显於时。”①是《博吾谈书录》里关于陶博吾书艺人生的一句诗存,在关乎国家危亡之时陶博吾的这就话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了他的中年生活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胸怀给予了陶博吾以后书法、绘画、诗词作品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情感体验。中年时期陶博吾虽然经历了战乱但是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许多至今流传在世的著作《习篆一径》、《石鼓文集联》、《散氏盘铭集联》。《石鼓文集联》及《散氏盘铭集联》这两本书分别把石鼓文与西周青铜铭文整理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并收录,《习篆一径》记录着陶博吾关于篆书创作的心得体会。这三本著作对现在的篆书艺术都具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与参考意义。而这时期的陶博吾书法作品还处于传统的形态以篆书为例,整体字的结构偏向于圆转起笔和收笔多运用逆锋章法布局处于浑厚、沉稳的状态。如(图1)“古人之事君曾涉猎,高原所止吾其遨游。”(图2):“鹿鹿庸庸何以为乐,西西粟粟永求其真。”这些图片内容都来自他在中年时期将石鼓文集字成的对联98幅,这98副对联书写内容涵盖非常多的方面而且影响也比较深远。①喻贵森.《博吾谈书录》[J].砚边诗画,p18图1陶博吾篆书作品图片来源《陶博吾石鼓文集联》图2陶博吾篆书作品图片来源同左
10知,陶博吾在晚年时期艺术创作热情非常高涨,现在能被大家看到的书法、绘画作品大部分都是在这段时间所创作,数量不但多而且质量非常精良。陶博吾九十五岁时在上海举办了“陶博吾书画展览”,他的艺术造诣得到了当时许多书法大家的赞赏,在书画展结束之后陶博吾才渐渐的被世人熟知与推崇。但是世界却没有给陶博吾更多的时间去接受世人的歌颂,在1996年时因病逝世于南昌。晚年时期陶博吾生活相对安逸舒适,所以书法创作在这一阶段达到巅峰状态。陶博吾曾经用“闲鹤清趣,野老生涯”(图3)这八个字来评价自己的一生,充分的表达了他的人格品性,也完全体现出陶博吾的晚年生活状态。图3陶博吾行书作品图片来源《陶博吾书画集》陶博吾晚年时期的作品大多以篆书与行书为主,在《博吾谈书录》书艺人生中有提到:如(图4)“天地有正气,做人也须有正气。正气就是浩然之气,因故写了副行书楹联,养浩然正气,师羲皇上人,作为座右。”①这句话展示了陶博吾对于艺术创作要具有高尚品性的表达,所以晚年时期陶博吾的行书作品更加追求:“书也者,顺乎情达其意而已。”②篆书也改变了传统篆书的书写法则,所书写的石鼓文与平常形态下的石鼓文书写有着些许差异,在他的著作《集石鼓文四言联》里面他的石鼓文风格就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写方法。陶博吾的晚年篆书书写在里面夹杂着行草书的运笔方法与体态,他的书写线条抛开了一①喻贵森.《博吾谈书录》[J].砚边诗画,p21②喻贵森.《博吾谈书录》[J].砚边诗画,p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法简说[J]. 周林.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9)
[2]书写中的“田园”——陶博吾书法观后[J]. 傅强. 中国书法. 2019(15)
[3]吴昌硕《石鼓文》书风浅析[J]. 王哲. 中国书法. 2018(24)
[4]博吾谈书录[J]. 陶博吾. 青少年书法. 2011(06)
[5]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书法与明清以来“写意”篆书[J]. 邱才桢. 中国书法. 2011(03)
[6]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J]. 陶博吾. 中国书法. 2011(03)
[7]从黄宾虹的“一以贯之”到陶博吾的“变徵之音”[J]. 梁培先. 中国书法. 2011(03)
[8]陶博吾诗词选[J]. 陶博吾. 中国书法. 2011(03)
[9]陶博吾联存[J]. 陶博吾. 中国书法. 2011(03)
[10]石块高垒的肃穆——陶博吾价值解读[J]. 陈政. 中国书法. 2011(03)
博士论文
[1]论吴昌硕的艺术[D].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论吴昌硕与石鼓文[D]. 韩剑锐.山西师范大学 2016
[2]陶博吾书风及其成因探析[D]. 刘振球.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84397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陶博吾篆书作品图片来源同左
8及少量留世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表达了对国家人民遭受战争迫害的悲愤之情。陶博吾的人生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过,命运给陶博吾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但是陶博吾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命运的不公而产生愤世的心情。“惟有雄才能济世,耻将虚誉显於时。”①是《博吾谈书录》里关于陶博吾书艺人生的一句诗存,在关乎国家危亡之时陶博吾的这就话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了他的中年生活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胸怀给予了陶博吾以后书法、绘画、诗词作品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情感体验。中年时期陶博吾虽然经历了战乱但是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许多至今流传在世的著作《习篆一径》、《石鼓文集联》、《散氏盘铭集联》。《石鼓文集联》及《散氏盘铭集联》这两本书分别把石鼓文与西周青铜铭文整理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并收录,《习篆一径》记录着陶博吾关于篆书创作的心得体会。这三本著作对现在的篆书艺术都具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与参考意义。而这时期的陶博吾书法作品还处于传统的形态以篆书为例,整体字的结构偏向于圆转起笔和收笔多运用逆锋章法布局处于浑厚、沉稳的状态。如(图1)“古人之事君曾涉猎,高原所止吾其遨游。”(图2):“鹿鹿庸庸何以为乐,西西粟粟永求其真。”这些图片内容都来自他在中年时期将石鼓文集字成的对联98幅,这98副对联书写内容涵盖非常多的方面而且影响也比较深远。①喻贵森.《博吾谈书录》[J].砚边诗画,p18图1陶博吾篆书作品图片来源《陶博吾石鼓文集联》图2陶博吾篆书作品图片来源同左
10知,陶博吾在晚年时期艺术创作热情非常高涨,现在能被大家看到的书法、绘画作品大部分都是在这段时间所创作,数量不但多而且质量非常精良。陶博吾九十五岁时在上海举办了“陶博吾书画展览”,他的艺术造诣得到了当时许多书法大家的赞赏,在书画展结束之后陶博吾才渐渐的被世人熟知与推崇。但是世界却没有给陶博吾更多的时间去接受世人的歌颂,在1996年时因病逝世于南昌。晚年时期陶博吾生活相对安逸舒适,所以书法创作在这一阶段达到巅峰状态。陶博吾曾经用“闲鹤清趣,野老生涯”(图3)这八个字来评价自己的一生,充分的表达了他的人格品性,也完全体现出陶博吾的晚年生活状态。图3陶博吾行书作品图片来源《陶博吾书画集》陶博吾晚年时期的作品大多以篆书与行书为主,在《博吾谈书录》书艺人生中有提到:如(图4)“天地有正气,做人也须有正气。正气就是浩然之气,因故写了副行书楹联,养浩然正气,师羲皇上人,作为座右。”①这句话展示了陶博吾对于艺术创作要具有高尚品性的表达,所以晚年时期陶博吾的行书作品更加追求:“书也者,顺乎情达其意而已。”②篆书也改变了传统篆书的书写法则,所书写的石鼓文与平常形态下的石鼓文书写有着些许差异,在他的著作《集石鼓文四言联》里面他的石鼓文风格就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写方法。陶博吾的晚年篆书书写在里面夹杂着行草书的运笔方法与体态,他的书写线条抛开了一①喻贵森.《博吾谈书录》[J].砚边诗画,p21②喻贵森.《博吾谈书录》[J].砚边诗画,p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墨法简说[J]. 周林.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9)
[2]书写中的“田园”——陶博吾书法观后[J]. 傅强. 中国书法. 2019(15)
[3]吴昌硕《石鼓文》书风浅析[J]. 王哲. 中国书法. 2018(24)
[4]博吾谈书录[J]. 陶博吾. 青少年书法. 2011(06)
[5]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书法与明清以来“写意”篆书[J]. 邱才桢. 中国书法. 2011(03)
[6]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J]. 陶博吾. 中国书法. 2011(03)
[7]从黄宾虹的“一以贯之”到陶博吾的“变徵之音”[J]. 梁培先. 中国书法. 2011(03)
[8]陶博吾诗词选[J]. 陶博吾. 中国书法. 2011(03)
[9]陶博吾联存[J]. 陶博吾. 中国书法. 2011(03)
[10]石块高垒的肃穆——陶博吾价值解读[J]. 陈政. 中国书法. 2011(03)
博士论文
[1]论吴昌硕的艺术[D].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论吴昌硕与石鼓文[D]. 韩剑锐.山西师范大学 2016
[2]陶博吾书风及其成因探析[D]. 刘振球.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8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8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