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60年代戏曲改革中老舍的京剧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03:17
新中国成立前后,以“改人、改制、改戏”为方针的戏曲改革运动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展开。传统戏曲,作为一种生长在民间的艺术,涵纳着几百年来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和伦理观念,进而具备了深厚的接受基础。基于前期的创作经历和戏曲底蕴,老舍在1949年之后迅速成为了正式的“戏改”参与者。他的特殊性在于,同时作为偏爱民间资源的戏曲爱好者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者出现。本文所关注的是,老舍在“戏改”期间的三部剧目改编作品中,在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同时,将会采用怎样的方式辨析、取弃和改造戏曲的民间文化资源和要素?会怎样处理民间文化资源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他的实践反映出创作主体在“一体化”格局中怎样的状态,又能提供怎样的启示?本文将采取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细读法,结合《戏剧报》等旧报刊进入“戏改”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围绕三部戏曲文本的剧目渊源、改编基础和改编后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探究。全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老舍加入1950-1960年代戏曲改革的经过及其颇为纠结的处境。第二章围绕1956年的新编京剧《十五贯》进行个案...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全文框架
第一章 老舍与1950-1960 年代戏曲改革
第一节 1950-1960 年代戏曲改革的发生
第二节 老舍加入“戏改”的经过与原因
第三节 纠结的处境:老舍在“戏改”中的立场和创作
第二章 新编京剧《十五贯》: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审美趣味的并存
第一节 从昆曲到京剧:剧目渊源与改编契机
第二节 主题的重释:去“迷信”与“反封建”
第三节 “清规戒律”下的人物塑造:“丑角”与“幽默”
第三章 新编京剧《青霞丹雪》: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伦理的协作
第一节 现代戏热潮中的新编历史剧创作
第二节 “忠”于人民:“忠”观念的挪用
第三节 民间伦理的“渗透”:“群众”的现身
第四章 新编京剧《王宝钏》:民间伦理的置换与趣味的改造
第一节 一出“老戏”:王宝钏故事的源流与改编基础
第二节 从家庭伦理到革命伦理:人物的“净化”与“提高”
第三节 “笑声”的规训:“戏妻”情节的清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老舍的京剧创作[J]. 谢昭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2]“人民文艺”的历史构成与现实境遇[J]. 罗岗. 文学评论. 2018(04)
[3]新发现的老舍京剧剧本《忠贤会》[J]. 李斌. 新文学史料. 2017(03)
[4]抗战时期老舍对传统“忠”观念的改造利用--以京剧为媒介[J]. 刘亚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5]论老舍的“赶任务”[J]. 徐仲佳. 齐鲁学刊. 2017(03)
[6]论老舍对通俗文艺的两次选择[J]. 徐仲佳,文丽敏. 东岳论丛. 2017(05)
[7]老舍在文学场“小阳春”中的习性表现[J]. 徐仲佳,张文香. 中国文学批评. 2017(02)
[8]黄芝冈日记选录(三十一)[J]. 邹世毅. 艺海. 2017(01)
[9]激情与困惑:论老舍“十七年”时期的话剧创作[J]. 阮南燕. 文化与传播. 2016(04)
[10]“戏妻”戏的结构及其思想内涵[J]. 苏勇. 戏剧文学. 2016(06)
博士论文
[1]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D]. 白勇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1942-1978)[D]. 黄亚清.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沈炼研究[D]. 王蓓蓓.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D]. 张霓.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十五贯》研究[D]. 丛海霞.海南师范大学 2016
[4]裂变与重构:政治逻辑主导的文艺改造[D]. 王东方.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寒窑戏研究[D]. 陈洁.广西师范大学 2015
[6]古典戏曲中“寒窑故事”研究[D]. 雷家琪.西北大学 2014
[7]论“十七年”戏曲文学的创新[D]. 林山.福建师范大学 2014
[8]从政策到文艺[D]. 王芳.河南大学 2011
[9]老舍小说中的民间文化形态[D]. 马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273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全文框架
第一章 老舍与1950-1960 年代戏曲改革
第一节 1950-1960 年代戏曲改革的发生
第二节 老舍加入“戏改”的经过与原因
第三节 纠结的处境:老舍在“戏改”中的立场和创作
第二章 新编京剧《十五贯》: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审美趣味的并存
第一节 从昆曲到京剧:剧目渊源与改编契机
第二节 主题的重释:去“迷信”与“反封建”
第三节 “清规戒律”下的人物塑造:“丑角”与“幽默”
第三章 新编京剧《青霞丹雪》: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伦理的协作
第一节 现代戏热潮中的新编历史剧创作
第二节 “忠”于人民:“忠”观念的挪用
第三节 民间伦理的“渗透”:“群众”的现身
第四章 新编京剧《王宝钏》:民间伦理的置换与趣味的改造
第一节 一出“老戏”:王宝钏故事的源流与改编基础
第二节 从家庭伦理到革命伦理:人物的“净化”与“提高”
第三节 “笑声”的规训:“戏妻”情节的清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老舍的京剧创作[J]. 谢昭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2]“人民文艺”的历史构成与现实境遇[J]. 罗岗. 文学评论. 2018(04)
[3]新发现的老舍京剧剧本《忠贤会》[J]. 李斌. 新文学史料. 2017(03)
[4]抗战时期老舍对传统“忠”观念的改造利用--以京剧为媒介[J]. 刘亚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5]论老舍的“赶任务”[J]. 徐仲佳. 齐鲁学刊. 2017(03)
[6]论老舍对通俗文艺的两次选择[J]. 徐仲佳,文丽敏. 东岳论丛. 2017(05)
[7]老舍在文学场“小阳春”中的习性表现[J]. 徐仲佳,张文香. 中国文学批评. 2017(02)
[8]黄芝冈日记选录(三十一)[J]. 邹世毅. 艺海. 2017(01)
[9]激情与困惑:论老舍“十七年”时期的话剧创作[J]. 阮南燕. 文化与传播. 2016(04)
[10]“戏妻”戏的结构及其思想内涵[J]. 苏勇. 戏剧文学. 2016(06)
博士论文
[1]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D]. 白勇华.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1942-1978)[D]. 黄亚清.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沈炼研究[D]. 王蓓蓓.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D]. 张霓.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十五贯》研究[D]. 丛海霞.海南师范大学 2016
[4]裂变与重构:政治逻辑主导的文艺改造[D]. 王东方.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寒窑戏研究[D]. 陈洁.广西师范大学 2015
[6]古典戏曲中“寒窑故事”研究[D]. 雷家琪.西北大学 2014
[7]论“十七年”戏曲文学的创新[D]. 林山.福建师范大学 2014
[8]从政策到文艺[D]. 王芳.河南大学 2011
[9]老舍小说中的民间文化形态[D]. 马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61627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