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后现代视域下的同一与差异

发布时间:2022-10-04 19:24
  人类对重复的关注来最早来源于个体对自然的体验,关于“重复”问题的研究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与柏拉图思想。本文首先从重复的多重含义与叙事传统方面展开论述,追溯了历史上对于重复问题的多种解读与思考,进入后现代,重复在文学中的新形式与其含义的膨胀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把握“重复”概念与现象的变化与发展,有利于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并借此对当下现实进行关照。历史上对重复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哲学与诗学层面,第一章首先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片段,从“重复即回忆”“重复即行动”“差异之重复”三方面分析柏拉图、尼采、克尔凯郭尔、德勒兹等人的重复观。通过这几种不同的哲学观,可以看到哲人对重复的思考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重复由最初的“同一性重复”发展为“差异性重复”,这使得重复不再是一种机械性地运动,而是在差异性之中生发出创造性价值。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与米勒的解构批评思想丰富了重复在诗学层面的解读。热奈特提出叙事频率这一概念,通过对事件发生的次数进行分类,来分析重复在叙事结构中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探讨重复叙事的意义。米勒将文学中的重复分为“柏拉图式重复”与“...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重复”理论渊源与叙事传统
    第一节 “重复”含义的多维度视角
        一、“重复”的哲学观
        二、“重复”的诗学观
    第二节 “重复”叙事传统
        一、叙述话语的重复
        二、故事的重复
        三、叙事行为的重复
第二章 后现代“重复”的叙事特征与审美效果
    第一节 时间的重置与空间的并置
        一、共时空间中的时间重复
        二、不确定的不安
    第二节 同质重复的差异性阐释
        一、《吉诃德》:《堂吉诃德》的创造性重复
        二、重复书写的可能性
    第三节 连续性的断裂
    第四节 无限之承诺
第三章 后现代文化中的“重复”
    第一节 后现代“重复”与“差异”
        一、差异:一种后现代品质
        二、差异的幻觉
    第二节 作为后现代现象的“重复”
        一、表像的扩张
        二、完美的复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重复:意义世界的符号构成方式[J]. 赵毅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叙述的频率与时间的三维[J]. 李卫华.  文艺理论研究. 2013(03)
[3]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J]. 唐蓉.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1)
[4]时尚符号与大众生活风格[J]. 陈创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5]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意义[J]. 杜贵晨.  齐鲁学刊. 1997(05)
[6]古代数字“三”的观念与小说的“三复”情节[J]. 杜贵晨.  文学遗产. 1997(01)

博士论文
[1]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 陈博.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论重复的诗学功能[D]. 赵崇璧.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85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685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