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小说创作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2 20:49
格非的小说创作已有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的小说创作发生了不少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格非创作了一系列带有实验性质的小说,其作品以重复、空缺的叙事策略和迷宫般的叙事结构而著称。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格非写作中的先锋色彩减弱,内容上回归日常生活的琐碎表象,书写的是处于时代转型期间人的精神困境。这一时期格非小说创作主要以短篇为主,数量不多。直到2004年格非凭借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回归文坛,引起了评论界对格非以及汉语写作新的可能性的关注。本文试图对格非小说进行整体上的研究,探讨格非小说的转型以及格非小说创作新的可能性。本文将格非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从1986年《追忆乌攸先生》到1995年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的发表为前期阶段;1995年到2004年的创作为中期阶段;2004年后以“江南三部曲”为代表的小说创作则为后期阶段。全文分为三章,主要从三个部分论述格非小说创作的转型的表现。第一章主要论述格非小说观念的变化。格非由早期对现代主义的热衷转变为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分别从真实观、时空观、历史观的角度具体分析格非小说观念上的的变化,对格非小说创作的转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章则是对格非小说思想取向上...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格非创作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思路
第一章 格非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真实观:从感觉的真实到外部世界的真实
第二节 时空观:碎片化的时空到完整统一的时空
第三节 历史观:作为背景的历史到作为内容的历史
第二章 格非小说思想取向变化
第一节 从意义的虚无到意义的明晰
第二节 从精神的危机到生活的救赎
第三节 从欲望的沉沦到欲望的消退
第三章 格非小说的叙事变化
第一节 人物塑造:符号型人物到性格型人物
第二节 叙事技法:回归中国古典叙事传统
第三节 小说语言:西式哲理化到古典诗意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乡愁与乡村的冷峻现实——关于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J].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2)
[2]格非《望春风》的先锋转型实践[J]. 谢一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归来的叙事——谈格非小说写作中的本土传统衔接问题[J]. 王元忠. 当代文坛. 2018(04)
[4]论格非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归[J]. 谭杉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格非小说论[J]. 梅兰. 文学评论. 2016(04)
[6]重返时间的河流——在“人文清华”讲坛的演讲[J]. 格非. 山花. 2016(05)
[7]走向悲悯:从“乌托邦”到“隐身衣”——格非近十年(2004-2014)文学写作踪迹考察[J]. 王增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在变与不变之间——对近年格非小说创作转型研究的商榷[J]. 冯万红. 小说评论. 2015(06)
[9]文学与音乐的联姻——格非小说的音乐式分析及音乐主题探究[J]. 刘小波. 当代文坛. 2015(05)
[10]隐者之像与时代之音——关于格非的《隐身衣》[J]. 张晓琴.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4)
博士论文
[1]先锋之后的文学踪迹[D]. 郝魁锋.河南大学 2012
[2]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 王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论格非小说中的疯子叙事[D]. 李玉森.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格非“寻找桃花源”三部曲叙事风格研究[D]. 李玲.中南大学 2012
[3]从形式先锋到精神先锋的嬗变[D]. 黎萍.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0244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格非创作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思路
第一章 格非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真实观:从感觉的真实到外部世界的真实
第二节 时空观:碎片化的时空到完整统一的时空
第三节 历史观:作为背景的历史到作为内容的历史
第二章 格非小说思想取向变化
第一节 从意义的虚无到意义的明晰
第二节 从精神的危机到生活的救赎
第三节 从欲望的沉沦到欲望的消退
第三章 格非小说的叙事变化
第一节 人物塑造:符号型人物到性格型人物
第二节 叙事技法:回归中国古典叙事传统
第三节 小说语言:西式哲理化到古典诗意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乡愁与乡村的冷峻现实——关于格非长篇小说《望春风》[J].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2)
[2]格非《望春风》的先锋转型实践[J]. 谢一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归来的叙事——谈格非小说写作中的本土传统衔接问题[J]. 王元忠. 当代文坛. 2018(04)
[4]论格非向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回归[J]. 谭杉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格非小说论[J]. 梅兰. 文学评论. 2016(04)
[6]重返时间的河流——在“人文清华”讲坛的演讲[J]. 格非. 山花. 2016(05)
[7]走向悲悯:从“乌托邦”到“隐身衣”——格非近十年(2004-2014)文学写作踪迹考察[J]. 王增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在变与不变之间——对近年格非小说创作转型研究的商榷[J]. 冯万红. 小说评论. 2015(06)
[9]文学与音乐的联姻——格非小说的音乐式分析及音乐主题探究[J]. 刘小波. 当代文坛. 2015(05)
[10]隐者之像与时代之音——关于格非的《隐身衣》[J]. 张晓琴.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4)
博士论文
[1]先锋之后的文学踪迹[D]. 郝魁锋.河南大学 2012
[2]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 王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论格非小说中的疯子叙事[D]. 李玉森.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格非“寻找桃花源”三部曲叙事风格研究[D]. 李玲.中南大学 2012
[3]从形式先锋到精神先锋的嬗变[D]. 黎萍.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0024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