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纪录片人物形象塑造 ——以毕业作品《红氍毹上的追梦人》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07 02:20
  在人物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纪实性与艺术性是需要关注的两个重要元素。其中纪实性不可缺少,必须准确反映人这个主题,从客观的角度描述。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可观性,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故事性。确保二者达到一种平衡。创作者通过客观真实捕捉生活的诗意,同时糅合创作者的技巧手法,使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非遗纪录片通过非遗为引子,落脚点仍然在“人”身上,表现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探究当代社会下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精神动力,表达对年轻一代的希冀之情,探索非遗纪录片中人物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的表达和塑造技巧。毕业论文以毕业作品为例,探讨人物纪录片的相关理论,从人物纪录片的客观真实和艺术表达、视听语言、表现手法、视角、同期声等方面,探讨真实和表意的辩证统一,论文阐释了毕业作品《红氍毹上的追梦人》在人物纪录片的人物塑造方面的实践探索。论文发现:人物纪录片中的真实与艺术的协调和平衡是非常关键的,把握不准是很难在在当下的纪录片发展潮流中生存下来的,二者的关系在未来也许还会产生新的模式。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创作思路
    五、创新价值
第二章 人物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
    一、客观真实
    二、艺术表达
    三、二者结合的手法
第三章 《红氍毹上的追梦人》选取人物的方法
    一、了解并选取人物
    二、真实与细节合二为一
    三、对人物性格个性化生活化
第四章 《红氍毹上的追梦人》中人物塑造的手法
    一、用视角塑造人物
        (一)多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二)多视角丰富具体内容
    二、用镜头塑造人物
        (一)长镜头
        (二)特写镜头
    三、同期声丰富人物形象
        (一)人物同期声
        (二)有源音乐
    四、无音乐采访
    五、解说词塑造人物形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独立纪录片《四个春天》的纪实风格[J]. 王莉.  青年记者. 2019(35)
[2]声音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基于纪实性影像声音的收录与编辑[J]. 苏晴.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07)
[3]中外纪录片发展进程和现状[J]. 彭燕君,艾尔登才克.  戏剧之家. 2018(09)
[4]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探讨[J]. 邓建波.  电视指南. 2017(15)
[5]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J]. 鲍永红.  电视指南. 2017(12)
[6]电视新闻专题片人物的成功塑造[J]. 卢正航.  新闻传播. 2014(05)
[7]浅析电视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呈现和价值传递[J]. 曲岩.  电视研究. 2013(10)
[8]西方纪录片的风格演变与本土创作策略[J]. 施为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9]巧用人物同期声[J]. 朱瑛.  视听纵横. 2009(06)
[10]巧用人物同期声[J]. 朱瑛.  视听纵横. 2009 (06)

博士论文
[1]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D]. 唐晨光.南开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论“非遗纪录片”拍摄对人物的选择与形象塑造[D]. 潘健强.贵州民族大学 2018
[2]浅析人文纪录片中人物形象的故事化塑造[D]. 谭莉珊.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浅析纪录片中普通人物形象的塑造[D]. 牛科伟.福建师范大学 2017
[4]中外纪录片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D]. 孙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1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1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