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控制量表中文版因子结构和实证效度
发布时间:2023-02-13 18:31
目的:检验中文版注意控制量表(ACS-C)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因子结构以及实证效度。方法:1269名普通大学生与5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完成ACS-C、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II-C)、焦虑量表特质分量表(STAI-T)、冗思反应风格量表(RRS)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测试;初测间隔四周后方便抽取196名大学生完成ACS-C的重测。为探索量表的因子结构,总样本随机分成两个小样本,样本1(n=636)用于确定ACS-C的因子结构,采用平行分析(PA)和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分析;从总样本中筛选出的抑郁症状样本(n=342)和样本2(n=633)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CFA),通过交互检验选择出最优因子模型。通过ACS-C得分与点探测范式测量的偏向指标和BDI-Ⅱ、STAI-T、RRS、DAS得分的相关分析,检验ACS-C与心理病理学关联的实证效度。结果:(1)探索性因子分析:平行分析结果提示ACS-C可提取出3个因子,并且通过加入方法学因子之后,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提示4个条目(9,13,14,20)在单因子和双因子结构中的因子负荷均小于.30,删除没有达到基本测量学要求...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综述)
1.1.1 注意系统与执行控制系统
1.1.2 注意控制与各种情绪、认知障碍之间的关联
1.1.3 注意控制测量:量表因子结构、与行为学实验的关联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2 研究1:ACS-C在大学生和抑郁症状人群中因子结构
2.1 目的
2.2 方法
2.2.1 对象
2.2.2 工具
2.2.3 软件与数据处理
2.2.4 数据分析步骤与方法
2.3 结果
2.3.1 ACS-C的总分以及得分情况
2.3.2 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ESEM)
2.3.3 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2.3.4 因子的量表分信度
3 研究2:ACS-C-16与注意偏向以及情绪、认知量表的关联
3.1 目的
3.2 方法
3.2.1 对象
3.2.2 实验工具和材料
3.2.3 软件
3.2.4 数据分析步骤与方法
3.2.5 注意偏向点探测范式程序
3.3 结果
3.3.1注意偏向点探测范式与ACS-C-16
3.3.2 量表得分情况以及相关分析
3.3.3 信度
4 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致谢
本文编号:3742088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综述)
1.1.1 注意系统与执行控制系统
1.1.2 注意控制与各种情绪、认知障碍之间的关联
1.1.3 注意控制测量:量表因子结构、与行为学实验的关联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2 研究1:ACS-C在大学生和抑郁症状人群中因子结构
2.1 目的
2.2 方法
2.2.1 对象
2.2.2 工具
2.2.3 软件与数据处理
2.2.4 数据分析步骤与方法
2.3 结果
2.3.1 ACS-C的总分以及得分情况
2.3.2 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ESEM)
2.3.3 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2.3.4 因子的量表分信度
3 研究2:ACS-C-16与注意偏向以及情绪、认知量表的关联
3.1 目的
3.2 方法
3.2.1 对象
3.2.2 实验工具和材料
3.2.3 软件
3.2.4 数据分析步骤与方法
3.2.5 注意偏向点探测范式程序
3.3 结果
3.3.1注意偏向点探测范式与ACS-C-16
3.3.2 量表得分情况以及相关分析
3.3.3 信度
4 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致谢
本文编号:374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4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