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灾患:全面抗战前夕四川旱灾与地方社会(1936-1937年)
发布时间:2024-03-01 02:41
民国时期,尤其是民初至全面抗战爆发以前,时值乱世。其时,政局复杂多变,经济衰败落后,致使社会发展也缓慢不前。在此期间,各类程度轻重不一的自然灾害更是时常发生,“乱世灾患”成为了社会的真实写照。1936—1937年,时值全面抗战即将爆发的前夕,地处西南的四川遭遇了一场百年未有的特大旱灾,史称“丙丁大旱”。此次大旱,在由旱成荒的过程中因其受灾面积广、持续时间长、被灾人数多,给当时的川省社会和民众造成了既深且巨的影响。然而,当探究旱荒成因时我们发现,尽管是因天不降雨以致旱象初显,但在因旱成荒的过程中,人为的或社会的因素才是至关重要的,且非一朝一夕之故。揆诸民初以来的川省政局与社会,军阀割据、防区林立催生了连年的战乱和繁重的苛政,加之各类灾荒的发生,早已使社会与民众不堪重负,以致无力应对,故而因旱成荒。旱荒蔓延以后,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各类社会组织和团体为支援的赈济行动亦随之展开。他们通过急赈、工赈、平粜以及农贷等标本兼治的举措,对于旱荒的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施赈过程中亦因经费、人力等因素暴露出了诸多不足,致使赈济结果非初衷所愿。灾荒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灾荒视域: 民国川省社会管窥(1912—1937)
第一节 “有灾在先”: 1912—1935年的川省社会
(一) 频繁的战乱
(二) 繁重的苛政
(三) 经年的灾荒
第二节 “就灾言灾”: 1936—1937年的川省旱灾
(一) 灾荒的概况
(二) 致灾的原因
(三) 被灾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因灾而赈: 各方救济旱灾浅析
第一节 政府主导: 各级政府对川省旱灾的救济
(一) 旱灾的报勘
(二) 旱灾的赈济
第二节 社会支持: 社会力量对川省旱灾的救济
(一) “以工代赈”: 华洋义赈会支援救灾
(二) 川省内外救灾团体与组织支援救灾
小结
第三章 由灾及人: 旱灾与地方社会述略
第一节 整军与救灾: 特定时空下中央与地方的艰难互动
(一) “民族复兴根据地”: 蒋介石重视川渝
(二) 在谣琢与事实之间: 全面抗战前夕的蒋刘关系
(三) 整军抑或救灾: 中央与地方的不同考量
第二节 觅食与救荒: 旱荒中的民众自救
(一) 果腹充饥: 灾民觅食
(二) 巫术救荒: 民众祈雨
(三) 就近劫米与移境就食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15313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灾荒视域: 民国川省社会管窥(1912—1937)
第一节 “有灾在先”: 1912—1935年的川省社会
(一) 频繁的战乱
(二) 繁重的苛政
(三) 经年的灾荒
第二节 “就灾言灾”: 1936—1937年的川省旱灾
(一) 灾荒的概况
(二) 致灾的原因
(三) 被灾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因灾而赈: 各方救济旱灾浅析
第一节 政府主导: 各级政府对川省旱灾的救济
(一) 旱灾的报勘
(二) 旱灾的赈济
第二节 社会支持: 社会力量对川省旱灾的救济
(一) “以工代赈”: 华洋义赈会支援救灾
(二) 川省内外救灾团体与组织支援救灾
小结
第三章 由灾及人: 旱灾与地方社会述略
第一节 整军与救灾: 特定时空下中央与地方的艰难互动
(一) “民族复兴根据地”: 蒋介石重视川渝
(二) 在谣琢与事实之间: 全面抗战前夕的蒋刘关系
(三) 整军抑或救灾: 中央与地方的不同考量
第二节 觅食与救荒: 旱荒中的民众自救
(一) 果腹充饥: 灾民觅食
(二) 巫术救荒: 民众祈雨
(三) 就近劫米与移境就食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15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91531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