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系列组画创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02 22:53
  自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轰动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批批画家深入藏民家里,感受这一民族独特的魅力。我于2019年10月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亲身感受西藏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我被深深地吸引并最终选择藏族人物作为我这次毕业创作的内容。在艺术语言上,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更适合我这一题材。为此,我深入研究了现实主义绘画,也系统查阅了国内相关优秀画家的西藏题材创作,为我的《在路上》系列组画创作提供参考。本篇论文主要由创作缘起、创作构思、正稿创作,以及创作感悟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创作缘起阐述了我这次毕业创作的灵感来源,重点介绍了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和国内优秀画家的西藏题材作品对我此次毕业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在创作构思阶段对于创作主题和画面构图的推敲,以及初步整理素材后最初的尝试结果和反思改变;第三部分正稿创作为本文的重点章节,详细记录了本人毕业创作的完整过程,包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调整完善等;第四部分则是创作结束后本人的创作感悟和结论等。因我笔法尚浅,画作中难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在路上》这一系列组画的创作,我系统掌握了创作的基本规律,创...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陈丹青《康巴汉子》在水彩创作领域,为了艺术的执着追求,已经有一批画家经常往返于“甘

图1-1陈丹青《康巴汉子》在水彩创作领域,为了艺术的执着追求,已经有一批画家经常往返于“甘

《在路上》系列组画创作报告5《朝圣》、《母与子》、《康巴汉子》、《进城之一》、《进城之二》、《牧羊人》和《洗发女》七幅画组成,是陈丹青在亲身感受西藏生活后,根据沿途的速写草稿绘制而成。改革开放后,“伤痕美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美术上虚假、粉饰的喜庆模式继而转向真实的、批判的审美情景....


图1-2许海刚《亮宝节上的人们》

图1-2许海刚《亮宝节上的人们》

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热爱藏域文化的艺术创作者的情怀,亮宝节的活动更是促使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亮宝节上的人们》这幅作品让人在感叹这浑然天成的技法的同时,更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幅作品中,他将老人、妇女的视线聚焦在同一点上,人们或高兴微笑,或幸福满足,人物层层叠叠的安排,表....


图3-1作者自制《在路上一》素描小稿2019.39*43cm

图3-1作者自制《在路上一》素描小稿2019.39*43cm

《在路上》系列组画创作报告9得不过于空泛,同时也为我对于藏族信仰这一题材的理解增添一些自己的感受。我将佛像放在背景中,相对于主体人物比例很大,并且刻画较为概括,这样安排既不想让背景过于抢眼,也更加符合佛像的象征意味。在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练习后,为了更好地凸显水彩人物这一主题,我认为....


图3-2作者自制《在路上一》色彩小稿2019.27*39cm

图3-2作者自制《在路上一》色彩小稿2019.27*39cm

《在路上》系列组画创作报告9得不过于空泛,同时也为我对于藏族信仰这一题材的理解增添一些自己的感受。我将佛像放在背景中,相对于主体人物比例很大,并且刻画较为概括,这样安排既不想让背景过于抢眼,也更加符合佛像的象征意味。在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练习后,为了更好地凸显水彩人物这一主题,我认为....



本文编号:4014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4014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