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假作真的模仿—肯达尔·沃尔顿的虚构理论

发布时间:2024-12-26 07:07
  虚构作为文学的根本特性,一直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从古希腊的“模仿”说,把文学看作是对现实的模仿,否定文学虚构的独立性,到“言语行为虚构”论使文学虚构问题摆脱真假逻辑判断的纠缠,关于虚构的理论层出不穷。美国分析哲学家肯达尔·刘易斯·沃尔顿(Kendall Lewis Walton,1939—)则“回归原点”,将“模仿”(mimesis)概念再一次置于虚构问题的核心,指出虚构就是对儿童扮假作真游戏的一种模仿。他开辟出一个新的范畴——“再现”(representation),所谓再现不再是指与“表现说”中的表现相对的、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再现,而是一种具有社会功能的事物,即具备激发想象的道具功能的事物。包括小说、绘画、音乐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均可称为再现。沃尔顿指出只有虚构才能构成文学意义上的再现,并指出所有再现的共同点就是可以作为扮假作真游戏中的道具,并以想象的角度加以考察,扮假作真的模仿就是再现的基础。一方面他受到现象学、人类学虚构理论的影响,一方面他不断回归语言学模式探讨虚构问题,在柏拉图模仿概念的视域下为虚构问题提供新的视野,以期形成美学和形而上学的交接。沃尔顿的再现理论,即所谓的虚...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
    论文结构
第一章 虚构理论的发展与扮假作真理论
    第一节 文学虚构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一、“模仿说”:文学虚构的起源
        二、文学虚构问题的发展
        三、“语言论”:虚构理论的转型
        四、后现代虚构理论研究的分野
    第二节 肯达尔·沃尔顿的虚构观
        一、对言语行为虚构论的反驳
        二、虚构对象与虚构实体
        三、有关虚构实体的陈述
第二章 “扮假作真”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再现机制
        一、再现的三要素
        二、作为道具的再现
        三、对再现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生成机制
        一、直接生成原则
        二、隐含原则
        三、生成机制的有效性
    第三节 言语再现
        一、叙述性再现和叙述者
        二、叙述者类型和作用
第三章 “扮假作真”与再现艺术的欣赏
    第一节 欣赏者的游戏参与
        一、作为参与者的欣赏者
        二、游戏参与中的口头参与
        三、参与行为的约束因素
    第二节 欣赏者的心理参与
        一、虚构恐惧
        二、其他心理感受
        三、心理参与的意义
    第三节 理论在艺术欣赏问题上的贡献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0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4020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