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傅雷家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 语码转换 顺应性模式 语用学角度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运用于国栋提出的顺应性模式来分析《傅雷家书》中书面语的语码转换。研究结果表明,顺应性模式适用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同时,顺应性模式中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彼此之间不能有明确的界限,因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运用可能是对其中2个或3个方面的顺应。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傅雷家书》 语码转换 顺应性模式 语用学角度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713.0937.014.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3 09:37关于语码转换的众多研究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语法、心理学以及会话分析角度展开。基于这4个研究角度的优缺点,于国栋提出了顺应性模式[1],该模式是基于Verschuer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2 张允;以天津话为例从语码转换现象看社会对语言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刘绍忠,段林远;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J];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4 蒋金运;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甄丽红;心理需要与语码转换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许江明;语码转换研究综述[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丽;语码转换综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8 关淑云,迟振峰;语码的码值与语码转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杨涛;陈旭;;广告语码转换的元功能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唐万珊;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东花;;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牛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书书;程利国;张积家;;语言态度对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力群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户语码转换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李海 陈立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西语码转换产生Spanglish[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谢小芳;“三尺讲台”写春秋[N];大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夏雪融;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云塔娜;蒙汉语码转换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琳;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召妍;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互动调整有效性研究:语码转换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珊;中文报刊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镁棋;澳门中文报章的中英语码转换适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卢珊;汉语商务语篇中英汉语码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Maryia Yahorava;社会表征型语码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钟峻;多维分析当代社会中的语码转换及其可持续发展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芳芳;中英语码转换及其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05年
7 程环;论社会变量对语码转换使用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8 付慧;《非常难女》语码转换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顾奎;大学生语码转换心理动机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李静;台湾电视节目“康熙来了”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8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85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