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类型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营造

发布时间:2017-09-26 09:50

  本文关键词:论新类型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营造


  更多相关文章: 新类型公共艺术 社区营造 公共艺术


【摘要】:过去大约四十年来,不同背景和观点的视觉艺术家们,以一种近似政治性、社会运动的方式创作,不同的在于他们的美学敏感度。他们处理了一些我们时代中最重要的课题——环境问题、族群关系、游民,和文化认同,一群艺术家发展出一些杰出的模式,把公共策略视为美学语言的一部分。这些艺术作品的结构来源不纯粹是视觉性的或政治性的讯息,而更像是源自一种内在的需求,由艺术家构思,并和群众合力完成。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新类型公共艺术”,在形式和意图上有别于一般所谓的“公共艺术”——过去三十五年来那些放置在公共场所里的雕塑或者装置。“新类型”这个语词,在六十年代末就被用来描述那些使用有别于传统媒介范畴的艺术,它们不一定是绘画、雕塑或录影,新类型艺术也包括不同媒介的结合。例如装置、表演、观念艺术和多媒体的艺术,就落入新类型艺术的范围里,统指那些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实验性的做法。为了挑战界限问题,新类型公共艺术家们从前卫形式里获得启发,进而发展出更为细致的针对公众有效的社会策略。这些艺术家都是以公共/公众作为他们构思和探索的主轴,而这方面却很少被含括进有关公共艺术的讨论里。评论家中存在一种观点:尽管在公众中出现许多退缩、不参与的现象,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甚至渴望对于公共/公众具有鼓舞性、积极性的想法。然而现代都市该是如何的并没有定论。这种非定论性已经被发展成新类型公共艺术里的主题。把公众包含进来,就把艺术理论与更广大的公众产生连结:在公共、公众和艺术这两个字之间的空间中,存在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未知的关系,而这关系本身就有可能成为艺术品。对于艺术潜藏着反叛性的观点,想要做些什么,又希望不会沦为工艺的范畴,这是新类型公共艺术家所面临的难题。重新寻找艺术与公众及公共性的关系,是以公共为名的艺术在实施多年之后,责无旁贷的课题。
【关键词】:新类型公共艺术 社区营造 公共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新类型公共艺术7-20
  • (一) 公共艺术7-8
  • (二) 新类型公共艺术8-20
  • 1、新类型公共艺术8-11
  • 2、新类型公共艺术——观众是创作的前提11-14
  • 3、新类型公共艺术——社区居民为创作主导14-17
  • 4、新类型公共艺术——轻微介入是创作的进入方式17-20
  • 第二章 新类型公共艺术案例解析20-51
  • (一) 社区营造20-22
  • (二) 曹杨新村公共艺术项目22-25
  • (三)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案例25-29
  • (四) 台湾美浓黄蝶祭案例29-31
  • (五) 重拾个性的日本松户“睡城”案例31-35
  • (六) 意大利米兰托尔托纳创意区案例35-39
  • (七) 政府投资推动支持韩国壁画村39-43
  • (八) 艺术商业跨界合作K11项目43-47
  • 1、K11艺术村43-44
  • 2、K11购物艺术中心44-47
  • (九) 小结47-51
  • 第三章 新类型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营造51-56
  • (一) 新类型公共艺术对社区文化营造的价值与意义51-52
  • (二) 新类型公共艺术对社区文化营造的反思52-56
  • 第四章 结论56-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晶;论新类型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营造[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2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922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