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球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组培技术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05:04

  本文关键词:球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组培技术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球兰 遗传多样性 ISSR 愈伤组织培养


【摘要】:球兰(Hoya carnosa R. Br),萝摩科球兰属植物,起源于东南亚及澳洲地区。已有研究表明,球兰对不同环境具有优良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目前关于球兰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及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球兰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工厂化生产。鉴于此,本试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NTSYS等软件对福建本地及东南亚引进的多份球兰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对球兰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球兰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成分研究及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结果如下:1球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分析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42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43份球兰种质资源进行ISSR-PCR分析。获得的球兰DNA指纹图谱中,12条引物共扩增69个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介于200-2500 bp,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到100%,可见这些球兰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态性极为丰富。2球兰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分析采用NTSYS2.10e对43份球兰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统计,结果发现,该球兰种质资源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64-0.797,进一步说明不同球兰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彩叶球兰(Hoya carnosa)与刺球兰(Hoya acicularis)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464,即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而来自同一个种的贝拉内锦(Hoya bella)和贝拉外锦(Hoya bella)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达到0.797,两份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3基于遗传距离的球兰种质资源遗传聚类分析基于遗传距离采用NTSYS2.10e对43份球兰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聚类分析。根据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设定阈值(GS)为0.527时,球兰种质资源可分为两个大组,其中来源于福建本地的彩叶球兰(Hoya carnosa)和形态学差异较大的刺球兰(Hoya acicularis)归为一组(A组),而其他品种归为一组(B组)。当阈值(GS)取0.545时,A大组中的两份不同球兰进一步分开;而当阈值(GS)为0.574时,B大组分为B-a与B-b两个亚组,其中卷叶类型的卷叶内锦(Hoya compacta var in)和卷叶外锦(Hoya compacta var out)独立为一个亚组,而其他品种聚为另一亚组。遗传聚类分析结果与不同球兰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或形态学差异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该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4球兰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以心状球兰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球兰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S+6-BA2.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 +GA1.0 mg/L+蔗糖3%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70.8%;而诱导获得的球兰愈伤组织在MS+6-BA 2.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GA 1.5 mg/L+蔗糖3%的培养基中增殖效率最高,达到8.80,且球兰愈伤组织色泽鲜艳,生长状态良好;在球兰愈伤组织分化的研究中,MS+NAA 0.5 mg/L+GA 1.0 mg/L+KT 1.0 mg/L+白糖3%的培养基培养的球兰愈伤组织根分化率为0.37,根分化效果最好。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碧丹;;呵护球兰的健康[J];中国花卉盆景;2012年07期

2 荻花;;球兰,让人无法不爱的花儿[J];中国花卉盆景;2012年09期

3 陈恒彬;;球兰的盆栽[J];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03期

4 李意颖;;球兰[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2年10期

5 金翁;;北方怎样栽培球兰[J];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09期

6 空谷幽兰;;我的美丽球兰[J];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2期

7 韩笑;;家庭盆栽球兰[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年04期

8 徐晔春;;奇特美丽的球兰[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9年11期

9 林向群;范志伟;;心叶球兰的叶片扦插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0年10期

10 高尚士;;球兰[J];园林科技;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景乐;陈炳华;黄少君;张蓉;黄志坚;;中草药球兰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A];201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管艳;肖三元;梁国平;;心叶球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炳华;黄志坚;曾新斌;马卫卫;曾东林;;球兰中黄酮和皂苷的活性功能[A];201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特约记者 兑宝峰;心叶球兰亮相郑州[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刘惠金;北方家养球兰[N];中国花卉报;2005年

3 特约记者 柏斌;‘景洪球兰’耐观赏待开发[N];中国花卉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婷婷;球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组培技术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陈炳华;球兰体外抑菌作用及球兰粗皂苷部分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3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183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e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