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三条红线”制度控制下焉耆盆地灌溉农业可持续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07:13

  本文关键词:“三条红线”制度控制下焉耆盆地灌溉农业可持续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条红线 焉耆盆地 地下水位 数值模拟 灌溉农业 可持续开发


【摘要】: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出台,该意见俗称“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该意见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为着手点,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近年来,焉耆盆地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用水效率偏低、水生态平衡遭破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系统分析盆地内地下水位变化与灌溉农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以及“三条红线”下达指标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下焉耆盆地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开发模式。本次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2000年以来,常规灌溉耕地面积新增加1×104hm2,地下水位平均降幅0.15m,膜下滴灌高效节水耕地面积新增加1×104hm2,地下水位平均降幅0.25m。2000年研究区平均地下水位埋深4.98m,到2007年和2011年分别下降到5.65和6.86m。因此,为防止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首先必须禁止开垦荒地。(2)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利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数值模型,将现状年2011年地下水开采量6.92×108m3/a及农业灌溉模式加载到模型中,模型从2000年开始运行至2030年,运行结果表明,2030年地下水渗流场较2011年发生巨大改变,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盆地内大面积地区地下水位埋深低于3.5-4m之间的生态安全水位,对生态造成巨大影响,是不可行的开发方案。(3)将“三条红线”下达用水量、用水效率指标:2020年地表水14.61×108 m3/a,地下水3.91×108m3/a,常规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0.65,高效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0.88;2030年地表水14.23×108m3/a,地下水4.04×108m3/a,常规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0.65,高效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0.9加载到模型中验证其可行性。经验证,盆地内地下水位埋深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两个阶段,在2016年地下水位埋深降至最低值;2017年到2030年间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到2030年地下水位埋深恢复至2011年的水平。因此,按此指标规划盆地用水,从而逐渐恢复地下水位是可行的。(4)根据“三条红线”指标分配的用水量以及规定必须达到的用水效率规划盆地内灌溉农业的发展模式,经对比研究,到2020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增大到15×104hm2,常规灌溉面积减少到7.4×104hm2,高效节水灌溉效率增加到0.9,常规灌溉灌溉效率达到0.69,消耗水15.48×108m3;到2030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增加到16×104hm2,常规灌溉面积6.4×104hm2,高效节水灌溉水使用效率增加到0.93,常规灌溉灌溉水使用率达到0.7,消耗水14.89×108m3。为焉耆盆地灌溉农业可持续开发的最佳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光,江涛,姜卉芳;新疆焉耆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模式研究[J];灌溉排水;2001年02期

2 田林;董新光;;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许志坤;焉耆盆地F改良盐碱地的经验[J];新疆农业科学;1959年09期

4 黎立群,董汉章,石万普,祝寿泉;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积盐特征及其改良利用分区[J];土壤学报;1983年01期

5 黎立群,董汉章,祝寿泉;新疆焉耆盆地土壤—地下水中碱性盐类的来源和累积[J];土壤通报;1985年03期

6 陈冠文;焉耆盆地春小麦肥水运筹初探[J];新疆农业科学;1985年01期

7 黄运祥;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新疆焉耆盆地盐碱土综合治理与博斯腾湖生态保护的最优方案的探讨[J];土壤肥料;1985年06期

8 梁雄伟,陈冠文;焉耆盆地春小麦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途径和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1986年06期

9 于世全,王张权;新疆焉耆盆地啤酒花亩产340公斤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4年01期

10 杨兆勤,赵宝龙,焦洪云,叶秀勇;全球红葡萄在新疆焉耆盆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瑞成;周华;李传镔;;焉耆盆地盐渍土的工程地质特征[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陈建军;刘池阳;姚亚明;;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始面貌探讨[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华;赵忠新;陆永潮;刘君荣;蒋恕;严德天;;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层序格架及沉积学特征[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陆建林;李朝勇;尹太恒;段心建;;焉耆盆地地层测试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5 张中宁;史基安;傅碧安;;焉耆盆地侏罗系储层特征[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聂明龙;孙柏年;;新疆焉耆盆地三叠—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包书景;白振瑞;程U,

本文编号:1228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28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