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山东地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及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7:20

  本文关键词:山东地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及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番茄叶霉病菌 己唑醇 咯菌腈 抗药性 敏感性 喷雾助剂


【摘要】:番茄叶霉病是我国北方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由(Passalora fulva(Cooke)U.BraunCrous(syn.Cladosporium fulvum))侵染引起,主要为害番茄叶片,也可侵染番茄的茎、花和果实,对番茄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登记的药剂主要有甲基硫菌灵、嘧菌酯、氟硅唑、克菌丹、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但已有报道在山西、河北、辽宁等地区番茄叶霉病菌已对多菌灵、氟硅唑、乙霉威、代森锰锌等常用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有报道己唑醇和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未见系统研究。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地区126株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和氟硅唑的敏感性,评价其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研究了己唑醇和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作用方式以及田间防效,并筛选了对防治药剂具有增效作用的喷雾助剂,旨在为番茄叶霉病的高效化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山东地区126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95%,其中高抗菌株占77.5%,敏感菌株仅占5%,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很高,70%以上菌株EC50值均大于1000μg/m L,并无法测定其准确EC50值和完全抑制浓度;对氟硅唑的抗性频率为67.39%,其中高抗菌株频率为47.83%,敏感菌株占32.61%。2、己唑醇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值分别为0.67μg/m L、2.58μg/m L,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低。己唑醇对山东地区126株番茄叶霉病菌的EC50值范围在0.1692~47.0336μg/m L,平均值为4.6840±0.7099μg/m 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非正态分布的双峰曲线,45.05%的菌株EC50值集中在0~4.0μg/m L,9.91%菌株EC50值大于10μg/m L,最大EC50值与最小EC50值相差277.98倍。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己唑醇与氟硅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33.75、67.5 g a.i./hm2对番茄叶霉病最终治疗防效分别达到64.38%、77.32%,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防效,因此可以用于番茄叶霉病防治。3、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芽管伸长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为0.35μg/m L、0.26μg/m L,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差。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6株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EC50值分布在0.1604~1.6889μg/m L,平均值为0.6448±0.0348μg/m L,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可以作为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线性相关分析得到咯菌腈与氟硅唑不存在多重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40.5 g a.i./hm2用量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治疗防效达到66.89%、60.40%,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的540 g a.i./hm2的防效,因此也可以用于防治番茄叶霉病。4、己唑醇与咯菌腈以5:1、4:1和3:1混用时表现为相加作用;配比以2:1、1:1、1:2、1:3、1:4和1:5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1.76、1.82、2.23、2.01、2.13、2.05,以己唑醇与咯菌腈配比1:2时增效最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与咯菌腈以2:1混用,剂量为30.375 g a.i./hm2时防效高于己唑醇33.75 g a.i./hm2和咯菌腈40.5 g a.i./hm2的防效;混用剂量为60.75 g a.i./hm2时防效明显高于己唑醇67.5 g a.i./hm2的防效。5、己唑醇33.75 g a.i./hm2跨层输导的防效达到76.68%,横向输导防效为19.30%,跨层输导与横向输导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己唑醇具有较好的跨层输导能力,但横向输导能力较弱;咯菌腈40.5 g a.i./hm2跨层、横向输导防效分别为27.79%和15.82%,表明咯菌腈无内吸输导特性。6、室内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助剂对药液表面张力和在靶标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筛选出S903和AEO-5两种性能较好的喷雾助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稀释药液中添加0.05%、0.1%的S903和AEO-5对己唑醇和咯菌腈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0.1%S903对咯菌腈40.5 g a.i./hm2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为1.40。己唑醇33.75 g a.i./hm2稀释药液中含有0.05%、0.1%的S903和0.05%、0.1%的AEO-5时防效分别为73.95%、81.09%和71.81%、79.27%,均高于己唑醇33.75 g a.i./hm2 68.79%的防效,但差异不显著,其中0.1%S903对己唑醇33.75 g a.i./hm2处理的增效最明显,增效比为1.18。咯菌腈40.5 g a.i./hm2稀释药液中含有0.05%、0.1%的S903和0.05%、0.1%的AEO-5时,防效分别为77.13%、80.66%和70.48%、77.04%,均显著高于咯菌腈40.5 g a.i./hm2 57.60%的防效。这表明S903和AEO-5可用于喷雾使用增加药剂对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但是,试验中发现添加喷雾助剂对番茄植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并且随着添加浓度增大药害程度增大,需进一步确定安全使用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6.4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J];北方园艺;2016年19期

2 邢瑜;蔡明孝;;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叶霉病防效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6年03期

3 李世强;;不同药剂防治番茄叶霉病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年26期

4 牛树梅;;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2016年04期

5 王斌;孙芹;吴公信;兰杰;周惠中;司乃国;;40%丙硫菌唑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试验[J];农药;2016年01期

6 嵇国春;;氟菌·肟菌酯(露娜森)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年12期

7 庾琴;张润祥;封云涛;刘中芳;李光玉;张鹏九;范仁俊;;添加Silwet 408对3%阿维菌素微乳剂药液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及其对两种害虫作用效果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5年06期

8 邵莒南;徐春梅;郭贝贝;刘峰;;四种SBIs类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及其作用方式[J];农药学学报;2015年04期

9 张靖;吕和平;曹立冬;刘亚静;赵鹏;李凤敏;黄U_良;;六种喷雾助剂提高硝磺草酮防除稗草及反枝苋效果的作用机理初探[J];农药学学报;2015年03期

10 李颖;苗则彦;赵杨;白元俊;;氟硅唑和春雷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贝贝;防治番茄叶霉病高效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周勇;新疆番茄叶霉病菌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防效测定[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徐大同;山东地区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对氟菌唑和氟啶胺的敏感性[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尹有干;冷杉针叶提取物促生长作用及抑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纪军建;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和氟啶胺的抗性风险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韩君;加工剂型及施药方式对吡虫啉防治烟粉虱效果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刘影;有机硅、黄原胶对杀菌剂增效机制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建江;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朱琳;白鲜皮提取液在番茄叶霉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其杀虫活性初探[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曹广丽;番茄叶霉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6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6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