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N、P、K肥对菊苣吸收转移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7 17:04

  本文关键词:N、P、K肥对菊苣吸收转移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锶污染 施肥 NPK 植物修复 菊苣 实生苗 再生苗


【摘要】:锶作为铀的裂变产物广泛存在于核素污染地区,严重威胁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人们对土壤核素污染的修复植物进行了筛选,也研究了螯合剂等方法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但利用氮、磷、钾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N、P、K肥对菊苣吸收转移Sr的影响,为提高锶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法,每盆2kg干土,设置50mg·kg~(-1)、150mg·kg~(-1)、250mg·kg~(-1)3个Sr浓度,每个Sr浓度下分别设置N、P、K肥50mg·kg~(-1)、150mg·kg~(-1)、250mg·kg~(-1)三个用量,每个Sr浓度下施肥量0为对照,每处理三次重复。研究在不同浓度锶污染土壤中,不同种类和用量肥料对菊苣实生苗、一次再生苗、二次再生苗的光合生理、干重、植株吸收转移Sr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Sr污染土壤,N、P、K不同肥料种类和用量对菊苣有不同生物效应。三个Sr污染浓度土壤平均,与CK相比,施用肥料使菊苣实生苗植株F_v/F_m提高最多的是N肥250mg·kg~(-1)时,其余肥料及其用量提高较少或有降低作用;施用N肥能提高菊苣实生苗叶绿素含量,P、K肥有降低作用。与CK相比,N、P、K肥都能明显提高菊苣实生苗植株干重,N用量150mg·kg~(-1)时提高最多;N肥对菊苣一次和二次再生苗植株干重提高作用也非常明显,提高最多的用量是250mg·kg~(-1);P肥对菊苣一次再生苗植株干重作用较小,但对二次再生苗植株干重增加明显;K肥对菊苣一次和二次再生苗干重有降低或较少增加作用。(2)不同浓度Sr污染土壤,施N、P、K肥后菊苣实生苗植株Sr含量和积累量不同。在50mg·kg~(-1)Sr污染土壤,实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积累量最大的是施N250mg·kg~(-1);在150mg·kg~(-1)Sr污染土壤,实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的是施N250mg·kg~(-1),积累量最大是施N150mg·kg~(-1);在250mg·kg~(-1)Sr污染土壤,实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积累量最大的是施N250mg·kg~(-1)。三个浓度Sr污染平均,实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的是施N50mg·kg~(-1),较CK增加10.5%;积累量最大的是施N250mg·kg~(-1),较CK增加84.5%。(3)不同Sr污染浓度土壤施N、P、K后,菊苣一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和积累量不同。在50mg·kg~(-1)Sr污染土壤,一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是施N150mg·kg~(-1),积累量最大是施N肥250mg·kg~(-1);在150mg·kg~(-1)Sr污染土壤,一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积累量最大的施肥为N肥150mg·kg~(-1);在250mg·kg~(-1)Sr污染土壤,一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积累量最大的施肥是N肥250mg·kg~(-1)。三个浓度Sr污染平均,一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的施肥是N肥150mg·kg~(-1),较CK增加38.7%;积累量最大的施肥是N肥250mg·kg~(-1),较CK提高110.5%。(4)浓度不同Sr污染土壤,施N、P、K使菊苣二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和积累量不同。在50mg·kg~(-1)和150mg·kg~(-1)Sr污染土壤,二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积累量最大的施肥是N肥250mg·kg~(-1);在250mg·kg~(-1)Sr污染土壤,二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的施肥是N肥150mg·kg~(-1),积累量最大的施肥是施用N肥250mg·kg~(-1)。三浓度个Sr污染平均,二次再生苗植株Sr含量最高的施肥是N肥250mg·kg~(-1),较CK增加15.7%;积累量最大的施肥是施N250mg·kg~(-1),较CK增加46.8%。【结论】在Sr污染土壤,N、P、K肥及其用量对菊苣实生苗、一次再生苗和二次再生苗吸收积累Sr有不同的影响,要重视特定肥料及其用量提高修复效率的作用。就实生苗、再生苗的Sr含量而言,表现为实生苗一次再生苗二次再生苗,施用N、P、K肥对其促进作用表现为NKP。就实生苗、再生苗的Sr积累量而言,施用N、P、K肥对其茎叶及植株整体Sr积累量促进作用表现为NPK。因此,在Sr污染土壤利用菊苣进行植物修复时,施用N肥既可提高实生苗的修复效率,也可提高再生苗的修复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3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平;菊苣的栽培与利用[J];云南农业科技;2000年06期

2 黄光明;饲料兼经济作物新秀——菊苣[J];北京水产;2000年03期

3 黄光明;菊苣[J];家畜生态;2001年01期

4 胥学峰;菊苣及其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年07期

5 黄浩平;菊苣喂鹅大有钱赚[J];中国农垦;2001年12期

6 黄浩平;菊苣喂鹅大有前途[J];中国畜牧杂志;2002年02期

7 胡德斌;饲用菊苣的栽培和利用[J];北京农业;2003年08期

8 周泽英,斑镁光,杨志亮;菊苣的种植应用技术要点及养猪前景分析[J];贵州畜牧兽医;2003年04期

9 卢克俊,田德贵,卞志高,仁青扎西;菊苣草高产载培与利用技术[J];四川草原;2003年04期

10 李辰琼,韩永芬;普那菊苣的栽培及利用[J];贵州畜牧兽医;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洪新;李薇;戴雅婷;呼天明;;菊苣系列产品开发研究述评[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德华;;普那菊苣的引种和推广小结[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3 程林梅;张丽君;;转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菊苣的获得及其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张丽君;程林梅;杜建中;郝耀山;王亦学;李贵全;孙毅;;农杆菌介导普那菊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燕;白史且;彭燕;张玉;;菊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程林梅;曹秋芬;高洪文;黄静;孟玉平;;菊苣再生体系建立及转AFL2基因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程林梅;孙毅;王亦学;;影响菊苣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几种因素的研究[A];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张丽君;程林梅;杜建中;郝耀山;王亦学;李贵全;孙毅;;导入TaNHX2基因提高了转基因普那菊苣的耐盐性[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戴素英;全秀伟;孙英焘;冯贺敬;;菊苣根株高产栽培技术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敏德;于新兰;佟瑞敏;;维药菊苣性状组织与粉末显微鉴别[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全山;菊苣[N];农民日报;2002年

2 首席记者 张国巍;国内唯一菊苣深加工企业产品上市[N];鞍山日报;2010年

3 特约记者袁帅;打造亚洲第一菊苣产业园[N];石河子日报(汉);2011年

4 波云;菊苣[N];广东科技报;2003年

5 陈渍;用处多多的作物——菊苣[N];江西日报;2001年

6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李运起邋(教授);种草养畜说 菊苣[N];河北农民报;2007年

7 云南农大 韩嘉义;菊苣的栽培[N];云南科技报;2007年

8 李仕信 记者 张国巍 徐天宇;中兴菊苣粉生产线正式投产[N];鞍山日报 ;2009年

9 严川;饲料兼经济作物新秀——菊苣[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严川;菊苣的栽培与收获利用[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农杆菌介导菊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富硫氨基酸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韩永芬;菊苣航天诱变高产抗旱新品系筛选及抗旱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谷文英;外源一氧化氮调控菊苣盐适应性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鹏;菊苣原生质体培养及瞬间表达体系的建立[D];西北大学;2015年

2 刘海燕;菊苣在新疆兵团第六师生态适应性分析及生育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3 朱春胜;基于谱效关系的菊苣降尿酸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何娇;印度芥菜和菊苣对铯的累积特征及清除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月;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菊苣抑制嘌呤吸收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李红;N、P、K肥对菊苣吸收转移锶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赵丹;栽培方式对普那菊苣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8 王留香;“甜心”菊苣在长江流域生长特性及饲用品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徐雅梅;菊苣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颖;普那菊苣不同表型的光合生产性能研究及核型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0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300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