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病菌生理分化及品种抗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玉米灰斑病病菌生理分化及品种抗性研究 出处:《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灰斑病菌 致病性分化 ISSR分子标记 抗性鉴定
【摘要】:玉米灰斑病别称玉米灰霉叶斑病、玉米尾孢菌叶斑病,主要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zeae-waydisTehonDaniels)引起,该病害已经逐渐上升为中国东北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破坏。本文在对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玉米主栽品种的抗病性进行分析与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2016年东北三省24个采集地点的56份玉米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得到72株纯化的玉米灰斑病菌株,经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出这72株病原菌均为玉蜀黍尾孢,没有玉米尾孢和高粱尾孢玉米变种等出现。选取其中24个优势菌株进行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打好基础。2.选取20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与8个常见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互作,探讨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对病斑出现的初始时期、病斑特点、反应类型进行了详细记录。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灰斑病菌菌株可分为5个致病类型,分别为强致病类型(A组)、中等致病类型(B组)、中等致病类型(C组)、弱致病类型(D组)和弱致病类型(E组)。3.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24株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24个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72~1.00之间,菌株之间的相似度存在差异,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其地理位置无相关性。4.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辽宁省部分玉米品种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供试的73个品种中高抗品种占2.74%,抗病品种占35.61%,中抗品种占47.95%,感病品种占13.70%。结果表明,辽宁省各个常见品种对玉米灰斑病菌均有相应抗性,中抗居多,高抗较少。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5.1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娇;苏前富;任智惠;孟玲敏;张伟;李红;晋齐鸣;;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研究[J];玉米科学;2016年05期
2 吴雯雯;欧杨虹;张振良;吴永升;;玉米自交系灰斑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年08期
3 贾娇;马莹莹;苏前富;孟灵敏;张伟;李红;晋齐鸣;;抗玉米灰斑病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4 刘可杰;徐婧;胡兰;徐秀德;;引起玉米灰斑病的2种尾孢菌生物学特性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张小飞;李晓;崔丽娜;邹成佳;李菁;龙永昌;;我国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6期
6 李自卫;番兴明;韩永连;黄必华;肖卫华;勾宇宏;杨俊华;杨素梅;唐李军;;玉米灰斑病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20期
7 赵立萍;王晓鸣;段灿星;龙书生;李晓;李洪连;何月秋;晋齐鸣;武小菲;宋凤景;;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8期
8 马莹莹;贾娇;苏前富;孟玲敏;高洁;晋齐鸣;;玉米抵御玉蜀黍尾孢菌侵入的生理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3期
9 汪晓平;;重庆春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年08期
10 张小飞;李晓;崔丽娜;邹成佳;杨晓蓉;;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种类分子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1322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32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