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溶藻弧菌Qrr1-5的分子克隆及其生理功能的鉴定

发布时间:2017-12-23 15:51

  本文关键词:溶藻弧菌Qrr1-5的分子克隆及其生理功能的鉴定 出处:《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溶藻弧菌 Qrr1-5 突变株 回补株 生理功能鉴定


【摘要】: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海洋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的海水环境中,是多种经济鱼类、虾类和贝类的重要致病菌,其感染引发的病害使得水产养殖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溶藻弧菌还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会引起人的中耳炎、创伤性感染等疾病,直接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Hfq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体内、具有较高保守性的sRNA分子伴侣蛋白,具有转录后全局调控因子的功能,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前期研究发现,Hfq对溶藻弧菌的多种生理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作为sRNA分子伴侣蛋白,Hfq主要通过各种sRNA分子对不同靶标mRNA的影响来发挥其功能。本论文对前期在溶藻弧菌体内筛查的5个sRNA,Qrr1-5进行了分子克隆,根据同源交换的原理,利用自杀质粒pDM4,通过无标记基因缺失手段构建了Δqrr1、Δqrr2、Δqrr3、Δqrr4、Δqrr5突变株;同时利用回补质粒pBAD33成功构建了其相应的回补株qrr1~+、qrr2~+、qrr3~+、qrr4~+、qrr5~+;并初步鉴定其在溶藻弧菌不同生理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以野生型溶藻弧菌EPGS020401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获得大小分别为121 bp,133 bp,134 bp,133 bp,134 bp5个s RNA序列,即Qrr1,Qrr2,Qrr3,Qrr4,Qrr5。对测序后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5个sRNA分子与其它弧菌中相关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溶藻弧菌体内5个qrr基因序列自身碱基组成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在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2到-24均含有σ54结合位点序列,在3’端均含有Rho非依赖型的终止子,其二级结构均含有4个茎环结构,4段互补序列。通过对靶标基因的预测分析发现,Qrr1-5与溶藻弧菌体内多个靶基因存在潜在作用,影响其多种不同生理功能。成功构建缺失qrr1基因开放阅读框内115 bp,qrr2内120 bp、qrr3内139 bp、qrr4内128 bp、qrr5内129 bp的突变株Δqrr1、Δqrr2、Δqrr3、Δqrr4、Δqrr5及其回补菌株qrr1~+、qrr2~+、qrr3~+、qrr4~+、qrr5~+。通过比较其与野生型菌株不同表型的变化,初步鉴定了Qrr1-5对溶藻弧菌不同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Qrr1-5基因缺失后,溶藻弧菌生长速度和最大菌体浓度均明显下降,即Qrr1-5在溶藻弧菌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发挥着重要的正调控作用,尤其是在对数生长期。Δqrr1-5突变株的爬动能力基本丧失,游动能力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Δqrr1菌株的游动能力几乎完全丧失,Δqrr2、Δqrr3、Δqrr4菌株的游动能力有所下降,而Δqrr5菌株游动能力损失最小。Qrr3对溶藻弧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而Qrr2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Qrr1、Qrr4、Qrr5则对其影响不大。Qrr5对溶藻弧菌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Qrr1-4则对其产生较小的影响。Qrr1-5对其响应温度(15°C和43°C)、30%蔗糖、限铁环境等应激能力影响不甚明显。Qrr1-4对溶藻弧菌在10%乙醇压力下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其生长状况与野生型基本相同,而Qrr5对溶藻弧菌响应10%乙醇应激能力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SDS对溶藻弧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而其中Qrr2对溶藻弧菌响应SDS应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负调控作用。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初步明确了Qrr1-5对溶藻弧菌致病性相关表型和其他生理功能的作用,使人们对溶藻弧菌毒力调控机制的认识更加全面,而且为弧菌病的诊断和预防手段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78;S941.4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义全;AphA和OpaR对副溶血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2 刘欢;溶藻弧菌群体感应系统元件Hfq和LuxT的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钱荣华;溶藻弧菌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4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324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