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马蓝生理特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8 08:31

  本文关键词: 马蓝 外源物质 生理特性 有效成分 出处:《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马蓝是一种药用功效丰富的中草药,根茎叶均可入药,是福建省的道地药材。其有效成分吲哚类生物碱,是植物次生代谢的产物。而吲哚类生物碱的代谢途径是莽草酸途径。利用外源物质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调节植物的代谢尤其是次生代谢。乙烯利作为一种逆境激素,IAA作为一种生长素,色氨酸作为IAA的合成前体,对吲哚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试验选取这三种外源物质,配制为不同浓度,对马蓝叶片进行喷施,探讨出不同外源物质处理的差别以及最佳浓度,以期研究出有效提高有效成分的措施和方法。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马蓝生理特性的影响对马蓝叶片进行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含量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250、500、750、1000mg/L处理下在第3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低于对照2.4%、13.6%、35%、36.6%。不同浓度乙烯利的处理,对马蓝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且250mg/L的浓度处理下,此规律最为显著;对马蓝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低浓度处理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高浓度的处理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均对马蓝叶片SOD的活性表现出了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的乙烯利处理(250mg/L-500mg/L)对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高浓度的乙烯利处理(750mg/L-1000mg/L)对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不同浓度处理下,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处理6d后CAT活性维持了较高的水平。2.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吲哚合成路径相关酶活性影响1000mg/L乙烯利处理对马蓝色氨酸合酶(TSB)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0mg-75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下,6d和9d后能够有效提高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1000mg/L乙烯利处理在6d与9d后的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S)活性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48、1.25 倍。20mg/L IAA与200mg/L色氨酸的处理均在处理3d后对马蓝TSB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mg/L色氨酸处理3d后TDC活性最高,高于对照18%,而IAA对TDC活性具有抑制作用。IAA与色氨酸的处理下,马蓝AS活性均显著下降。3.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马蓝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75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9d后,靛蓝含量达到最高值,高于对照34.7%;50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6d后靛蓝含量比对照高出25.7%,这两种浓度乙烯利的处理下有利于马蓝靛蓝含量的增加。500mg/L浓度乙烯利处理下的马蓝靛玉红含量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在第3d、第6d、第9d均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分别是对照的1.47、2.56、3.11倍。色氨酸处理有利于促进马蓝靛蓝含量的增加。200mg/L浓度处理比600mg/L处理效果更加显著,200mg/L处理第3d、第6d、第9d靛蓝浓度分别是对照的1.06、1.21、1.24倍。20mg/L IAA处理6d后,靛蓝含量高于对照7%,靛玉红含量在第3d、第6d以及第9d分别为对照的1.2、1.37、1.21倍。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thephon on POD activity were studied .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thephon on POD activity were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67.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旭;于可济;袁冠绅;杨航宇;潘秋红;朱保庆;;植物中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研究进展[J];热带生物学报;2015年04期

2 黄伟;陈海燕;;板蓝根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年01期

3 宋毓雪;胡静洁;陈庆富;黄凯丰;;喷施外源激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覃军;陈奕龙;张丹雁;曹曼;;不同光照条件对南大青叶(马蓝叶)中靛玉红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5 苏丽芳;林文俊;陈世品;陈明久;陈辉;刘玉宝;;外源IAA对油茶芽苗砧嵌合体愈合的效应[J];福建林业科技;2012年03期

6 宁书菊;张英娇;林建勇;魏道智;;光强对福建马蓝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7期

7 王家利;刘冬成;郭小丽;张爱民;;生长素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2年03期

8 杨成梓;刘小芬;范世明;;药用植物马蓝的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03期

9 高彬;曹翠玲;李涛;;乙烯对低磷胁迫下大豆根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2年01期

10 李媛媛;;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宁倩;IAA对水稻苗期生理特性和N、P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龚小贵;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马蓝生理与蛋白质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刘冲;海水胁迫下外源色氨酸对长春花生物碱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杜沛欣;马蓝(南板蓝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0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470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