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街毒感染小鼠海马突触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2 16:26
本文关键词: 狂犬病毒 突触体 蛋白质组学 分析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是一种严格的嗜神经病毒,能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引起急性感染和宿主神经功能障碍。RV危及人和动物的健康。病毒能够适应和调节宿主环境并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病毒感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描绘了病毒和宿主间的在蛋白分子水平上的互作,以期为RV的感染致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线索。关于狂犬病的研究现在已经确认:狂犬病是由神经元的功能紊乱而不是明显的结构损伤导致的。为了探究RV和宿主神经元突触功能紊乱之间的潜在机制,我们聚焦于小鼠海马体的突触,并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比较和分析了RV街毒感染小鼠海马体神经元突触体内蛋白质表达及组成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先,建立了小鼠感染模型和小鼠海马突触体样本的分离方法,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鉴定,确认成功感染小鼠并有效分离小鼠海马突触体。其次,通过Nano-LC-MS/MS定量检测对照组及RV感染组小鼠海马突触体内的蛋白分子组成及其相对含量;通过检测和分析,在这些蛋白质中,与未感染RV的突触体蛋白(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有45个蛋白的表达量上调,14个下调;在表达的蛋白中有28个是对照组中特有的,而12个是感染组中特有的;与新陈代谢和突触囊泡相关的蛋白在表达水平上变化最大。最后,利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路径对突触体内差异表达蛋白分子进行功能分类,并用PSICQUIC创建差异表达蛋白分子互作网络,进一步借助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MCODE)算法有效聚类出了蛋白互作网络中的几个功能子网络。此外,蛋白和蛋白互作(PPI)网络表明,RV可能调节和突触功能相关的几个关键的生物学进程,包括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组织和突触传导。宿主和病毒在蛋白质调控层面上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RV街毒株感染前后小鼠海马突触体内蛋白质表达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一工作提示RV会潜在的通过改变宿主突触内蛋白表达模式进而影响突触的正常生理功能。关于RV街毒感染小鼠海马突触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狂犬病的神经元功能紊乱,而且,为狂犬病后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ve content in the hippocampus of mice infected with RV infe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稳;伏旭;李平;;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1期
2 Paulette MHAWECH;14-3-3 proteins—an update[J];Cell Research;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484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48495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