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背石磺内参基因筛选和皮肤发育相关基因EGF和IF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本文选题:瘤背石磺 切入点:内参基因 出处:《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生活于滩涂湿地的半咸水两栖性生物,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缩眼目(Systellommatophora)、石磺科(Onchidiidae),是一种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贝类。其生活区域常见于中国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地的淡水与海水交汇处的高潮带,其温度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野生资源量非常丰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石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系统分类学、生物学形态特征、营养价值评定、胚胎发育和繁殖机制以及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等方面。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发育,中间丝蛋白在维持细胞形态上发挥重要作用,内参基因的筛选是进行基因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石磺科的蜕皮现象涉及到上皮细胞的大量更新,其运动能力则与肌肉细胞的形变程度有联系。本文对瘤背石磺进行了内参基因的初步筛选,初步探讨功能基因EGF和IF的理化结构和进化关系,并针对两基因在石磺蜕皮与否和运动能力强弱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研究瘤背石磺生物学类两栖特性相关的功能基因积累资料。1.依托瘤背石磺转录组分析数据库,挑选出7个常用内参基因的序列作为候选基因,经NCBI上BLAST比对及初步鉴定后,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统计分析各候选基因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表达的稳定性。BestKeeper软件分析显示其稳定性大小为:EF1?TUBBRPL28Ubiq18S rRNA=CYCACTB;在geNorm软件的分析结果里,稳定性的大小为:EF1?RPL28CYCUbiqTUBB18S rRNAACTB;而Normfinder软件给出的稳定值排序为:EF1?RPL28UbiqCYCTUBB18S RNAACTB。常用内参基因的ACTB的标准差(SD)最大,其表达稳定性在7个候选基因中最低,稳定性最高的候选基因为EF1?。在瘤背石磺的不同组织表达分析时筛选出最适合内参基因为EF1?,而由Normfinder软件给出的最优内参基因组合为EF1?和RPL28。2.从瘤背石磺背部皮肤组织中克隆得到了瘤背石磺表皮生长因子(Os-egf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和组织表达水平测定。利用RACE克隆技术所获得的Os-egf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158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846bp,并编码一条长为28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没有明显的信号肽,分子量为30.51kDa,该基因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域(膜内1-16aa,膜上17-39aa,膜外40-281aa),亚细胞定位发现该多肽位于细胞核内,理论等电点(PI)是5.41,为一个偏酸性的蛋白。有6个Ser、3个Thr、3个Tyr可能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作用的位点。Os-egf1氨基酸的序列中半胱氨酸(Cys)残基明显较多,占氨基酸残基总数的11.40%,并不分布于多肽链的N端和C端,多集中于肽链的中段部分。半胱氨酸残基主要分布在对应的三个EGF-like的结构域里,且结构域中至少6个半胱氨酸残基参与形成CX7 CX4-5 CX10-13 CXCX8 C的类似结构,推测其相互之间形成的3对二硫键为维持结构域特定的空间结构所必需。除去结构域中的半胱氨酸残基,该基因的序列保守性非常低,进化树结果显示EGF家族中不同成员各自聚为一支。瘤背石磺不同组织的相对定量分析显示Os-egf1高表达于背部皮肤,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分裂,初步推测Os-egf1基因与瘤背石磺蜕皮现象明显与否有关。3.从瘤背石磺背部皮肤组织中克隆了瘤背石磺中间丝蛋白(Os-IF1)基因,序列拼接结果显示,所克隆得到的Os-IF1基因的cDNA核酸序列全长为1957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359bp,并编码一条长为452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没有明显的信号肽,分子量为51.54kDa,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发现该多肽位于细胞核内,理论等电点为5.21,为一个偏酸性的蛋白,含有23个Ser、14个Thr、6个Tyr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Os-IF1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以?螺旋为主,占据整条多肽链的82%,符合中间丝蛋白的典型特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发现其与中间丝蛋白家族成员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在相对定量表达分析中,Os-IF1在瘤背石磺中表达量较高的为前触角和腹足两个组织,而其他三种石磺表达量最高的组织均为腹足,推测该基因产物与石磺运动过程中腹足肌肉的收缩有关。不同种石磺之间的表达分析显示,瘤背石磺中的表达量最高,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序列比对中发现该基因的保守性非常高,而进化树基本表现为:腹足纲、头足纲、双壳纲、脊索动物和脊椎生物各自聚在一起形成分支,与瘤背石磺进化关系最近的是光滑双脐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旭峰;沈和定;吴文健;章承军;王玲;张雨;;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形态学比较[J];动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2 张雨;吴旭峰;沈和定;吴杨平;陈爱华;;瘤背石磺交配规律的初步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3 沈和定,李家乐,张缓溶;石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增养殖前景分析[J];中国水产;2004年01期
4 滕炜鸣;吴旭干;唐伯平;成永旭;周波;王金峰;王金庆;陈亚瞿;;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J];海洋渔业;2007年03期
5 段晓伟;赵云龙;曾错;徐晓倩;秦芬;成永旭;;交配对瘤背石磺两性囊及其相关器官发育与变化的作用[J];水产学报;2007年S1期
6 吴旭干;唐伯平;滕炜鸣;成永旭;王金峰;周波;胡冰;杨筱珍;;四种饵料对瘤背石磺生殖性能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坤霞;沈和定;陈诚;魏峦峦;张雨;方磊;;六种石磺科贝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6期
8 沈永龙;黄金田;戈贤平;王爱民;吕富;沈楠楠;蔡万存;;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2年06期
9 邱立言;苏沪沿海瘤背石磺的形态和习性[J];动物学杂志;1991年03期
10 孙变娜;沈和定;吴洪喜;刘宸;;石磺营养价值、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晓伟;赵云龙;曾错;徐晓倩;秦芬;成永旭;;交配对瘤背石磺两性囊及其相关器官发育与变化的作用[A];2006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坤霞;沈和定;钱静;陈诚;郑培;张雨;管菊;;中国石磺科贝类模式种再描述[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陈诚;沈和定;张雨;郑培;柴仙琦;张坤霞;;中国沿海瘤背石磺亲缘地理学初探[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吴旭峰;沈和定;吴文健;和永杏;;我国华东沿海石磺科四属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吴旭干;滕炜鸣;唐伯平;杨筱珍;成永旭;于智勇;周波;;成体瘤背石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应雪萍;贾守菊;张永普;倪小英;;瘤背石磺肌肉组织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代欣欣;沈和定;;中国石磺属贝类的分类现状及研究展望[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杨平;沈和定;代欣欣;;石磺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一)[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吴杨平;沈和定;代欣欣;;石磺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二)[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魏峦峦;沈和定;;石磺科贝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湫莎;爱动物,爱动物科普[N];文汇报;2012年
2 徐悌群;德国IF大奖花落康佳中国手机吐气扬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徐悌群;摘取IF设计大奖 康佳为国产手机正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西门子北京研发中心获iF设计大奖[N];人民邮电;2006年
5 CPW记者 王云霞;发布iF战略 长城打造家庭互联中心[N];电脑商报;2003年
6 本报通讯员 刘咏;黄金田:痴迷大海捞“黄金”[N];科技日报;2013年
7 王静;新宝马3系敞篷轿跑车赢得iF设计金奖[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胡宽辉 潘东晓;武钢热镀锌高强IF钢达国际先进水平[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9 杨占林 贾耿伟;邯钢高强IF钢系列又添新牌号[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10 吴兆军 李庆胜;河北钢铁邯钢成功开发高牌号IF钢[N];中国冶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子平;IF钢中成分及夹杂物的过程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袁庆丰;外源性EGF促细胞增殖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和安全性研究及EGF药源开发[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铁柱;瘤背石磺内参基因筛选和皮肤发育相关基因EGF和IF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2 吴旭峰;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形态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坤霞;我国石磺科形态结构再描述及同工酶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4 程知庆;瘤背石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5 刁亚;瘤背石磺肌肉活性肽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吴欣;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石磺科贝类SSR和SNP两种分子标记的开发[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李杰;石磺进化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8 厉小波;铜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成体的毒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魏峦峦;石磺科贝类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10 祝红钗;里氏拟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及石磺科四属种贝类转录组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8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64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