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间伐强度下秦岭三种类型森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4 23:14

  本文关键词:不同间伐强度下秦岭三种类型森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

不同间伐强度下秦岭三种类型森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赵勇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秦岭南坡是其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多数地方被森林覆盖。森林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对枯落物的持水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森林曾被大量采伐,现有森林植被主要是恢复之后天然次生林,森林生长减缓。为促进林木的生长,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间伐。本研究针对秦岭山区主要森林类型,选择其中华山松林、油松林和锐齿栎林,通过测定不同间伐强度下这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的累积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枯落物的持水特点、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性能、以及间伐强度对枯落物持水性能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随间伐强度增大,华山松林、油松林和锐齿栎林枯落物累积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华山松林枯落物的累积量由未间伐时的27.680 t/hm2逐渐减少至间伐强度为20%时的17.826 t/hm2;油松林枯落物由29.532 t/hm2逐渐减少为间伐强度为25%时的19.072t/hm2;锐齿栎林枯落物由33.325 t/hm2逐渐减少为间伐强度为20%时的21.904 t/hm2。枯落物累积量以锐齿栎林最大,油松林次之,华山松林最小;同一林地枯落物的不同层次之间,枯落物半分解层累积量大于未分解层累积量。(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山松林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在217.742%~235.385%,半分解层在249.586%~273.230%;油松林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在218.232%~237.163%,半分解层在259.224%~293.848%;锐齿栎林枯落物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在231.628%~260.998%,半分解层在305.109%~340.498%。三种森林类型枯落物不同层次之间,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均大于未分解层的。在各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均大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在同一林地枯落物不同层次之间,半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的。(3)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均随吸水时间延长而增大。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持水量与吸水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超过0.9。(4)华山松林、油松林和锐齿栎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平均吸水速率在0-2h时最大,2h之后逐渐变缓,10h后,吸水速率趋于稳定。吸水速率与吸水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超过0.99。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不同层次之间,半分解层的吸水速率大于未分解层的。(5)随间伐强度增大,华山松林、锐齿栎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呈逐渐减小趋势;油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以未间伐时最大,间伐强度为10%时次之,其后依次为间伐强度为5%、15%、20%和25%的林地。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分别是:锐齿栎林、油松林、华山松林。以最大持水量衡量枯落物持水能力,锐齿栎林最优;三种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均以未间伐时最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昌应;韦许梅;石海明;庄嘉;赖家业;;退耕还林尾叶桉模式生物量及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2 许丽娟;王庆成;梁晶;吴文娟;;间伐强度对长白山西坡中幼龄过伐林凋落物养分和碳密度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3 曾曙才,谢正生,古炎坤,苏志尧,陈北光,林书豪;广州白云山几种森林群落生物量和持水性能[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莫菲;王彦辉;熊伟;于澎涛;潘伟;王晶;徐丽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变异分析[J];林业科学;2009年09期

5 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延成;程传民;杨吉华;王兴翠;刘培娟;;新泰市土门林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1期

7 张明忠;朱红业;沙毓沧;张映翠;金杰;史亮涛;龙会英;纪中华;;金沙江干热河谷草被凋落物的分解率与持水性能[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2期

8 刘增文;森林生态系统中枯落物分解速率研究方法[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9 刘增文;高文俊;潘开文;杜红霞;张丽萍;;枯落物分解研究方法和模型讨论[J];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巧明;王得祥;龚明贵;张丽楠;;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理化性质[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燕华;艾应伟;辜彬;左元彬;刘浩;陈黎萍;;铁路路堑边坡植被恢复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8期

2 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张晓娟;魏天兴;荆丽波;尹娜;刘艳辉;;晋西黄土区天然次生林营养元素分配与积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时忠杰;王彦辉;徐丽宏;熊伟;于澎涛;郭浩;张雷燕;;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水文功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刘俊华;段代祥;许卉;吴涛;;苔藓植物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徐振锋;胡庭兴;张远彬;王开运;张力;鲜骏仁;;川西亚高山几种天然林下苔藓层的持水特性[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S1期

7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8 邓送求;闫家锋;王宇;关庆伟;郭雪艳;;间伐强度对不同林分类型下层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张泱;董希斌;郭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小兴安岭低质林择伐生态改造模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10 韩友志;邢兆凯;顾宇书;刘红民;高英旭;;浑河上游白桦冷杉等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智;李红丽;贾志军;甄宝艳;;坝上高原退耕还林区沙棘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仕知;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吉鑫;北京北部山区不同林龄的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碳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赵洋毅;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陈爱玲;杉木连栽地轮栽柳杉和闽楠后养分及铝分布与迁移动态[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王景燕;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蔚漪;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韩斌;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附生物的生物固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

9 何帆;秦岭林区油松、锐齿栎林凋落叶分解及其凋落物储量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党宏忠;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文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湘北桤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胡孔飞;湘北桤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向志勇;邵阳县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上;冀北山区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于洋;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天然林土壤、凋落物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范小莉;长白山地区云冷杉林和近原始林林下灌草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何列艳;长白山过伐林区杨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方伟东;长白山地区四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凤娇;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敏;荒漠区优势木本植物凋落物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民胜;吴志华;陈少雄;;桉树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林经营[J];桉树科技;2006年01期

2 耿玉清,王保平;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作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阎海平,谭笑,孙向阳,耿玉清,任云卯,董俊岚,王铁柱;北京西山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王瑞永;刘莎莎;王成章;郭玉霞;严学兵;;不同海拔高度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J];草地学报;2009年05期

5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基,景增春,尚占环,丁路明;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5年04期

6 刘婷岩;张彦东;彭红梅;甘秋妹;;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幼龄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7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河北省遵化平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变异函数与Kriging插值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8 于静洁,刘昌明;森林水文学研究综述[J];地理研究;1989年01期

9 赵锐锋;陈亚宁;洪传勋;李卫红;白云岗;;塔里木河源流区绿洲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和格局分析——以岳普湖绿洲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10 林武星,叶功富,徐俊森,谭芳林,朱炜;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造林密度综合评价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文洁;雷公藤种源地理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杨俊玲;几种典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宁虎;林地枯落物最佳蓄积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生态学报;1988年02期

2 齐之尧;;森林枯落物研究的基本途径[J];天津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3 臧廷亮,张金池;森林枯落物的蓄水保土功能[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王佑民;中国林地枯落物持水保土作用研究概况[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4期

5 袁梦仙,李琳,李凤英;坡面植被枯落物层的拦沙效应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年05期

6 王锐萍;刘强;彭少麟;林开豪;文艳;薛宁;;尖峰岭不同树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季冬;关文彬;谢春华;;贡嘎山暗针叶林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8 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9 刘硕;;青海省大通县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兵;王燕;赵广东;;江西大岗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枯落物水文性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龙健;冉景丞;;贵州喀斯特森林枯落物与土壤修复潜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耿绍波;杨晓菲;饶良懿;陈凯;;缙云山黛湖保护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张启东;方自力;谢强;王蒙;杨晗;杨培清;杨学军;;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4 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张金鑫;;森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孙艳红;张洪江;程金花;王玉杰;程云;石健;;重庆缙云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曼;黄土丘陵区典型植物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氮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Luc Nhu Trung;黄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对阔叶纯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薛志婧;黄土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典型植物枯落物分解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强;松嫩平原弃耕地演替过程中枯落物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5 米彩红;黄土高原人工纯林枯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对土壤极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德生;山东泰安黄前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王栋;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对降雨产流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莫菲;六盘山洪沟小流域森林植被的水文影响与模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龚伟;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生态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不同间伐强度下秦岭三种类型森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俊斌;关帝山天然次生林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皓;陇东典型草原—滩羊轮牧系统羊粪和枯落物的分解特征[D];兰州大学;2015年

4 张永浩;南京城郊主要林分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徐娟;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层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施爽;松嫩草原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鸿;汤浦水库周边林地枯落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8 马露莎;宁南山区草原六种典型植物枯落物分解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段雅宁;黄土高原封育典型草原枯落物的分解特征[D];兰州大学;2012年

10 袁航;陇东草原主要植物枯落物水提液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间伐强度下秦岭三种类型森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74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