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两广地区早稻的影响评估

发布时间:2016-11-15 17:31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两广地区早稻的影响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两广地区早稻的影响评估

邹菊香  

【摘要】:在当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华南暖干化趋势明显,干旱灾害有增强趋势。利用广东、广西两省区174个站(县)的早稻产量和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日气象干旱指数(DI)计算早稻各个生育期干旱指数,建立了早稻干旱灾害评估模型并且分析干旱灾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DI统计的两广地区近30年(1981-2010)总早日频率平均为26.0%,其中轻旱、中旱、重早和特早日频率分别为12.3%、8.1%、4.2%和1.4%。(2)基于DI各等级早日频率具有非汛期(10月至次年3月)高于汛期(4月至9月)、广西高于广东的特征。(3)基于DI近50年两广地区最旱的5年依次为:1963、1991、2004、2009、1977。(4)基于DI的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表明,1至9月降水和月干旱指数MI以增加趋势为主,各等级旱日数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7月份MI增加趋势及各等级旱日减少趋势均达到0.1显著水平;而10至12月降水和MI以减小趋势为主,各等级旱日数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11月份MI减小趋势及中旱、重旱、总旱日增加趋势均达到0.05显著水平。(5)年总旱日趋于增加、减少的站点数各占60%、40%,有11%的站点达到0.1以上显著水平。各等级旱日显著增加的站点大多集中在广西,而旱日显著减少的站点主要集中在广东,表明广西干旱总体上重于广东的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剧。(6)基于生育期干旱指数的两广地区早稻近30年(1981-2010年)干旱频率平均为10.4%,以轻旱为主,重旱和特旱基本不发生,平均干旱减产率为0.82%。两广地区早稻干旱主要发生在移栽-分蘖期。(7)两广地区早稻干旱频率及减产率均呈西高东低分布,旱灾高发区域集中在广西西南部至广东雷州半岛一带,旱灾频率为20%-50%,减产率为1%-3%。(8)近30年(1981-2010)两广地区早稻最早的5年依次为:1991、2002、1998、1999、2003,早稻干旱总体趋于增强但不显著,增强趋势显著的站点约占10%,分布于两广北部和北部湾至粤西沿海地区。(9)从空间分布看,两广早稻干旱趋于增强的站点约占75%,其中移栽-分蘖期和分蘖-拔节期干旱趋于增强的站点更多。本研究可为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23;S511.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林;董永春;李春梅;黄珍珠;何健;;基于GIS的广东干旱逐日动态模拟与评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段居琦;周广胜;;我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年代际动态[J];科学通报;2013年13期

3 王春林;郭晶;陈慧华;刘霞;;基于土壤水分模拟的干旱动态监测指标及其适用性[J];生态学杂志;2011年02期

4 郭晶;景元书;王春林;王华;陈慧华;;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的广东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3期

5 王馥棠;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11期

6 朱自玺,刘荣花,方文松,王友贺;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7 李世奎,霍治国,王素艳,刘荣花,盛绍学,刘锦銮,马树庆,薛昌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1期

8 鞠笑生,邹旭恺,张强;气候旱涝指标方法及其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3期

9 邓国,王昂生,李世奎,周玉淑;风险分析理论及方法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10 简茂球;乔云亭;温之平;;华南季节干旱及连旱特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艳;王风云;刘淑云;王丽丽;尚明华;王殿昌;;玉米生产风险数据采集规范[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3 房稳静;陈天锡;张雪芬;武建华;李顺利;贾文秀;;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4 盛绍学;石磊;李彪;;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及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5 高蓉;张燕霞;石圆圆;陈少勇;;西北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6 张玉芳;王明田;王素艳;;四川盆地冬小麦干旱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7 叶树春;梁敏妍;张志坤;周武;王迪龙;;1979~2008年罗定市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8 李明志;臧俊岭;焦仁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9 余卫红,方修琦;近50年我国北方地区旱涝的时空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张平;;论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柱国;符淙斌;;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2 肖晶晶;霍治国;李娜;辛明月;王丽;卢小凤;;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盛绍学;;江淮地区油菜涝渍灾害识别及其指标的研究[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仕伟;鞠永茂;史荟燕;;近50年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湿变化年代际特征分析[A];“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春林;郭晶;罗艳;唐力生;;广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于飞;谷晓平;罗宇翔;熊华;;贵州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分析及农业生态安全评价[A];贵州省气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润琼;刘艳雯;黄天福;刘鹏;;基于CI指数的2009年贵州麦播后气象干旱演变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星星;;种植业风险区域划分及费率区域划分——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史建国;严昌荣;何文清;刘克礼;;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方法研究概述[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荣花;朱自玺;方文松;许蓬蓬;马志红;王友贺;;河南省近三十年冬小麦干旱经济损失评估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中国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雯怡;毛白杨苗期水肥耦合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章大全;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D];兰州大学;2011年

6 谷洪彪;松原灌区土壤盐碱灾害风险评价及水盐调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张鸽香;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叶正伟;江淮下游典型平原水网地区水循环变异的洪涝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加亮;我国粮食生产综合险纯费率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黄方;湖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经济价值及其生态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勇辉;低碳经济视角下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的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义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魏亚韬;我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碳计量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新华;全球气候变化下汉中市冬小麦气候适应度和风险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玮玮;湖北省茶树气候区划及其干旱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孟翠丽;江苏省干旱发生规律及其监测预警指标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陈金华;安徽省农业旱涝监测预测业务系统的研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馥棠;近百年我国积温的变化与作物产量[J];地理学报;1982年03期

2 范泽孟;岳天祥;陈传法;孙晓芳;;中国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马宗晋,高庆华;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未来北方干旱灾害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4年03期

4 袁文平,周广胜;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5 汤海燕;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J];广东气象;2003年01期

6 刘爱君;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J];广东气象;2003年04期

7 陈特固;曾侠;张江勇;刘爱君;钱光明;余克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旱、涝变化趋势[J];广东气象;2007年01期

8 马寨璞;刘强;井爱芹;;白洋淀防洪排涝与生态干旱监测数字化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罗健,郝振纯;我国北方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张丽丽;殷峻暹;侯召成;;基于模糊隶属度的白洋淀生态干旱评价函数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威;金凤君;王成金;;两广地区工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菊香;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两广地区早稻的影响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杨炳蔚;两广地区金融与城镇化相关性的差异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张玉艳;两广地区出土汉代灯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张玉艳 >杨炳蔚

>邹菊香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两广地区早稻的影响评估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两广地区早稻的影响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75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