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17 22:09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5年

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

石文静  

【摘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磷含量较高,有效磷量却相对较少。土壤有机磷可以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有效态磷供植物利用。因而,在这种无机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极为重要。本实验就是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选取了三个不同的研究区,以金露梅灌丛斑块和金露梅灌丛与金露梅灌丛之间的草地斑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潜力。本实验选取了三个不同的研究区,每个研究区设有三个不同的重复,分两个不同的土层即0-10cm,10-20cm两个土层采样,土样进行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及氮、磷矿化的测定。得出以下结果:三个不同研究区的0-20cm土层,土壤磷的累积矿化量均逐步升高,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有机磷的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金露梅灌丛斑块和金露梅灌丛与金露梅灌丛之间的草地斑块的土壤有机磷的矿化量及矿化速率均差异性显著,并且和土壤氮矿化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斑块的有机磷的矿化潜力更高,磷的可利用性更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3.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宏发;刘占波;谢安;;湿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影响因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文利;刘忠宽;;土壤氮素矿化及氮对苜蓿生产的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 岳辉;李春红;于海秋;孙海鹰;依兵;张昊;曹敏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与鉴定指标的建立[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3 刘艳玲;陆佩玲;;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时空动态特征[J];河北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4 春亮;李淑英;张怀文;杨学文;辛晓平;杨桂霞;唐华俊;;紫花苜蓿生产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动态[J];华北农学报;2007年S1期

5 韩志卿;韩志才;张电学;王秋兵;吴素霞;常连生;谢新宇;杨会民;;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年06期

6 张显龙;宋智慧;胡娜;;放牧鸡对沙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陈欣;赵晶晶;鲁彩艳;赵牧秋;史奕;;有机物料中磷素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季宁宁;;湿地底质环境对污水水质净化的影响研究[J];环境工程;2011年S1期

9 孙静;王圣瑞;曾清如;焦立新;金相灿;杨苏文;;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11期

10 周小宁;王圣瑞;金相灿;;沉水植物黑藻对沉积物有机、无机磷形态及潜在可交换性磷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凯;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鱼小军;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焦婷;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波浪;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戴开结;滇中云南松适应低磷环境的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8 常骏;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唐建生;桂中岩溶区铁锰结核土的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对旱地作物毒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徐小明;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荣,王家骥,娄安如,苏德毕力格,何萍;浅析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青藏铁路格望段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2 金相灿,王圣瑞,赵海超,周小宁,楚建周;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吸附磷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S1期

3 王庭健,苏睿,,金相灿, 夏忠林,林漪,方世裘;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94年04期

4 朱广伟,秦伯强,高光,张路,范成新;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冯跃华,张杨珠;土壤有机磷分级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李冬初;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组分及磷有效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杨胜利,马玉霞,冯荣成,吕海英;磷肥用量对强筋和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7期

8 范业宽,胡晓玲,李世俊;Bowman-Cole提取石灰性土壤稳定性与中度活性有机磷方法的改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9 张麦生,宋小顺,岳丽霞;新乡市优质小麦施用磷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继云,刘秀娣,周伟,孙建华,童依平,刘文杰,李振声,王培田,姚树江;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涛;杨小波;李东海;吴庆书;曹士伟;孙波;;海南万宁神州半岛自然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02期

2 刘世梁;刘琦;王聪;杨珏婕;邓丽;;道路建设对区域植被类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3 乔秉钧;寇有观;;浙江省山地丘陵区植被类型在遥感影象中的解译[J];中国草原;1983年02期

4 徐孟奇;;岳阳市植被类型与区划[J];湖南林业科技;1988年01期

5 黄承标;韦炳二;黎洁娟;;广西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年05期

6 张辑;刘晓英;;阳泉市王母垴山植被类型及组成特征调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20期

7 程积民;;程儿山植被类型及生产力的调查研究[J];宁夏农业科技;1985年04期

8 谷奉天;鲁北的贝沙岗与贝沙植被类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03期

9 刘千枝;景电灌区植被类型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J];甘肃林业科技;1997年03期

10 段富强;张旭;李清红;;海原县南华山植被类型调查[J];宁夏林业通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贤明;王巍;华日刚;黄远超;欧阳彦如;;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灵芝;;中国植被类型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良厚;范定臣;王晶;;太行山南段石灰岩低山区植被类型布局优化研究[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贤明;王巍;李庆康;马克平;陈灵芝;;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代亮;刘良云;胡勇;刘玲玲;;基于GIMMS NDVI的亚欧大陆FPAR反演[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杨华;杜国坚;陈卓梅;程诗明;陈友吾;;天荒坪镇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A];浙江省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国明;;舟山海岛典型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8 雷泽勇;刘心玲;周凤艳;王国臣;;章古台沙地主要植被类型下地被物特征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铁铮;[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李晓丽 贾达明;[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王锦慧;[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晓莉;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碳、氮、磷分布及有关过程对植被类型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2 卜晓莉;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表征及降解[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丽平;陕西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石文静;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路莉;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吴雪仙;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氮循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5 曾月娥;砒砂岩区典型地域植被类型空间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程永珍;川北低山暴雨区三种植被类型磷循环特征的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民义;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水文物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王玉;野鸭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时空动态[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武国柱;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郭晶;阿拉套山南坡山地植被类型遥感识别模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对土壤磷组分及矿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79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