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湖南煤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11:30

  本文选题:复合微生物菌剂 + 复垦土壤 ; 参考:《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但是煤矿业的不断开发不仅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矿区土地复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土地复垦不仅仅是被破坏或扰动土地的简单恢复利用,更重要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本文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草炭与谷糠两种微生物载体对湖南省煤矿区复垦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处理4(草炭+N2+A+K8+P7)、6(谷糠+N2+K8+P7)、7(谷糠+N2+A+K8+SX3-2)的效果更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全氮、全磷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较对照有降低趋势。2、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有效增加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细菌和真菌主要表现在盆栽玉米生长前期,玉米苗期,细菌较CK2增加55.6%-104.2%,真菌的增幅为25.0%-172.8%。放线菌在苗期增加不明显,在拔节期较CK2增加34.7%-130.6%。总体上以处理4(草炭+N2+A+K8+P7)、处理7(谷糠+N2+A+K8+SX3-2)和处理6(谷糠+N2+K8+P7)的效果更佳。3、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促进盆栽玉米植株生长,增加株高和茎粗,株高较CK2增加2.56%-8.97%,茎粗的增加幅度为4.4%-16.6%,以处理4和处理7的效果更佳,。4、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提高大田玉米产量,籽粒产量较CK2的增加幅度为12.7%-28.2%,生物产量较CK2增加29.4%。以处理4的效果更佳,其次为处理7。主要表现在亩穗数和百粒数的增加。5、草炭和谷糠两种微生物载体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草炭资源较缺,谷糠资源丰富的湖南省,利用谷糠作为供试微生物载体材料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Abstract]:Coal is an important energy source in China, bu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not only destroys a large number of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causes great harm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 reclamation in mining area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Land reclamation is not only the simple rest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amaged or disturbed land, but also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store ecosystem func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and plant commun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must b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field and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compound microbial fungicides, peat and rice bran on soil nutrient content, soil microbial quantity, maize growth and yield in coal mine area of Hunan province.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uld be in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 by the compound microorganism bacteria, and the effect of 4 (N _ 2 A K _ 8 P _ 7N _ 7 (N _ 2 K _ 8 P _ 7X _ 7) (N _ 2 A _ K _ 8 K _ 8 SX3-2) was more obviou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pH value was not obvious, the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of soil decreased by 0.2,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und microbial bacteria agent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hree kinds of microbes in soil. Bacteria and fungi mainly show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potted maize growth, maize seedling stage, bacteria than CK2 increased 55.6% -104.2%, the increase of fungi was 25.0-172.8%. Actinomycetes did no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seedling stage, but increased 34.7- 130.6 in jointing stage as compared with CK2. In general, treatment 4 (N _ 2 A K _ 8 P _ (7), treatment 7 (N _ 2 A _ 8 SX _ 3-2) and treatment 6 (N _ 2 K _ (8) P _ (7) had better effect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und microbial bacteria could promote plant growth and increase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The plant height increased by 2.56-8.97, the stem diameter increased by 4.4- 16.6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4 and treatment 7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K2.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und microbial fungicides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orn yield in the field. The grain yield was increased by 12.7- 28.2than that of CK2, and the biological yield was increased by 29.4than that of CK2.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4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7. The effect of peat and rice bran on maize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eat and rice bran. In Hunan Province, where peat resources are scarce and rice bran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t is a good choice to use rice bran as microbial carrier material.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英,曹锦梅;迪尔乐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甘肃农业;2003年10期

2 罗锋;杭中桥;焦玉霞;刘西莉;;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蔬菜上的应用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08期

3 郭坚华;;微生物菌剂的机理研究及进展[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4年01期

4 ;“天雨百禾”牌微生物菌剂[J];农业知识;2012年34期

5 栾陆华;;天下五谷微生物菌剂[J];农业知识;2012年34期

6 栾陆华;;微生物菌剂——天下五谷果蔬宝[J];农业知识;2013年01期

7 王一禾,王续程,芦满济;大圣AM微生物菌剂在几种作物上应用效果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09期

8 谭伯勋;“大圣”微生物菌剂是开拓土壤后劲的高效产品[J];甘肃农业;2002年05期

9 唐章亮,蒋健民,李小林,徐志飞;微生物菌剂处理农业废弃物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10 顾玉珍,李宁;秸秆助降解微生物菌剂应用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杰;郁继华;颉建明;冯致;张国斌;吕剑;;微生物菌剂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应用研究[A];2013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学术年会·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李清华;吴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应用现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唐绍均;娄晓阳;;我国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制度的新立与善用[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鸣雷;谷洁;秦清军;高华;;微生物菌剂对麦草鸡粪高温堆肥进程及质量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谷洁;李生秀;秦清军;李鸣雷;高华;;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畜禽粪便快速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明梅;牛明芬;何随成;徐丽;刘峰;;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于家伊;张海亮;贾小红;张璐生;陈旭;游环宇;;BGB微生物菌剂在草莓上的应用[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9 樊小龙;刘洪泉;高麦霞;;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七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关良;上海首次评价微生物菌剂[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刘佳;国家级环保微生物菌剂检测实验室落户沈阳[N];辽宁日报;2008年

3 ;维护环境安全 从源头加强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管理[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N];中国环境报;2010年

5 石波;微生物菌剂让土壤恢复健康[N];农民日报;2014年

6 石波;微生物菌剂改土 瘦耕地药到病除[N];河南科技报;2014年

7 甘肃省动物营养研究所 高级畜牧师 侯淑萍;专家教授下乡进村 大圣生物深入人心[N];甘肃日报;2001年

8 技术支持 翠京元有机事业发展中心;“翠京元微生物菌剂”产品及应用技术问答[N];山东科技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周朋良 吕铭辉 通讯员 谢荔;我们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N];山东科技报;2013年

10 翟自涛邋李芳科 梅兆杰;小麦播前种子处理九法[N];河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谷洁;酶活性及微生物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丽萍;菜粕与蓝藻混合高温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及光谱学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洗毛固体废弃物堆肥发酵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春玉;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湖南煤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杜立财;微生物菌剂对老参地栽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刘璐;两种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特性及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6年

5 冉文婷;两种肥料对土壤特性和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6年

6 雷先德;微生物菌剂在作物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杰;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和玉米秸秆高温腐熟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秦清军;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微生物菌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朱金英;微生物菌剂在设施黄瓜和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杨颂;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参后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10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810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