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东坡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氮库时空变化
本文关键词:高黎贡山东坡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氮库时空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理工大学》 2015年
高黎贡山东坡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氮库时空变化
于明乾
【摘要】:氮素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单一的森林植被类型或农田中的某个时间段上,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氮循环空间异质性和周期性的研究较少。如何阐明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氮循环的时空异质性,对于科学地经营和管理生态系统、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氮素受海拔高度和时间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规律,在同一纬度上随海拔的升高,森林的植被类型和土壤氮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为揭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氮循环在时空异质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减少人为误差造成的影响,本文在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研究地点选定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以1年为周期,采用in-situ定位技术进行研究对高黎贡山东坡5种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为干热河谷(Dry-Hot Vally,783m)、山地雨林(Montane Rain Forest,1430m)、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1490m)、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the Mid-Montane 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2390m)、铁杉林(Tsuga Forest,2920m)的土壤氮库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科学地经营和管理生态系统、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更好的保护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为科学、高效和经济的开发和利用高黎贡山的森林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黎贡山东坡5种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土壤全氮、水解性氮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硝态氮的含量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铵态氮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规律,0-20cm层次的土壤在783m-1490m海拔范围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不同土壤剖面层次上,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含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2、在同一森林类型(海拔高度)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硝态氮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十分显著。3、不同森林类型(海拔高度)在0-20cm处的土壤剖面层次的土壤氮净矿化量在秋春季节,土壤中的矿质氮积累含量升高,在冬夏季节,土壤中的矿质氮分解含量降低。4、不同森林类型(海拔高度)的土壤氮的矿化作用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5、不同森林类型在0-20cm剖面层次的土壤,土壤氮矿化率随着海拔的升高有增强的趋势;在0-20cm土壤剖面层次的土壤氮的矿化率总体来说强于20-40cm土壤剖面层次的土壤氮的氮矿化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志华,肖化云,刘丛强;土壤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4年Z1期
2 卢向明;陈萍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3 黄国弟;植物氮磷钾营养的土壤化学原理及应用[J];广西热带农业;2005年04期
4 张金霞,曹广民;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氮素循环[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5 田昆,陈宝昆,贝荣塔,罗开华,王有位,杨永兴;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6 杜丽娟,施书莲,周克瑜,曹亚澄,孙国庆,邢光熹;应用~(15)N自然丰度法测定测固氮植物的固氮量Ⅲ.参比植物的选择[J];土壤;1996年04期
7 廖晓勇,张杨珠,刘学军,陈新平,张福锁;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南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兴才;蔺青;杨荣光;;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2 王丽伟;周广柱;;油松氮磷钾营养年变化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3 刘全凤;;浅谈氮循环及氮污染[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4 吕新苗;郑度;;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5 宋希娟;杨成德;陈秀蓉;张德罡;;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P养分含量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8年06期
6 张力,刘彩琴,郑中朝,周学辉,肖西山,焦婷,冯瑞林,李伟,苗小林;青海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草场氮、硫的季节变化及其盈缺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4年04期
7 李文靖;张堰铭;;海北站周围3种外来物种入侵状况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2007年11期
8 袁芙蓉;朱志红;李英年;樊瑞俭;周晓松;关百盈;;异针茅在不同生境下补偿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草业科学;2011年11期
9 邹亚丽,马效国,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陈文,罗彩云,段廷玉,陆妮;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J];草业学报;2005年04期
10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王学英;冉飞;包苏科;;管理措施对三江源区“黑土滩”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生秀;;我国土壤-植物营养研究的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顺保;澳大利亚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效碳和氮库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2 曹仲华;西藏披碱草属牧草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焦加国;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乡村景观土壤碳氮磷的分布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韩斌;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附生物的生物固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
5 赵允格;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王启现;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春亮;玉米氮高效品种选育及根系形态对低氮反应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杨婕;不同水氮条件下旱稻水分与氮素利用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梁晓芳;冬小麦植株-土壤钾素循环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赵俊晔;冬小麦植株-土壤氮素循环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春华;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稼涵;西北地区葡萄园溶磷真菌的筛选、鉴定和促生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房祥吉;灌水量、沙粘比和施肥处理对苹果~(15)N吸收、利用与损失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谭波;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土壤碳氮的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明明;8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碳固定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6 袁芙蓉;高寒矮嵩草草甸异针茅补偿生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本强;施氮方式对烤烟生长、氮磷钾吸收累积及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张雪梅;干旱区盐生植物的土壤氮素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刘高军;施氮对小麦、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金花;耕作与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损失及利用效率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维金,章申,王嘉慧;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王珺;祁士华;穆倩;刘华峰;;小海湾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8期
3 阮晓红,王超,朱亮;氮在饱和土壤层中迁移转化特征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虞云龙,,樊德方,陈鹤鑫;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J];环境科学进展;1996年03期
5 沈东升,徐向阳,冯孝善;微生物共代谢在氯代有机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1994年04期
6 张绍林,朱兆良,徐银华;黄泛区潮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的转化和化肥氮去向[J];核农学报;1989年01期
7 郭建华;邢竹;;应用~(15)N 研究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时期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核农学通报;1992年06期
8 刘芳;小麦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的探讨[J];核农学通报;1994年02期
9 吕耀;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造成的非点源污染[J];农业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10 张金霞,曹广民;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氮素循环[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西军;黄庆丰;聂昌伟;刘成彬;;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刘瑞英;谭胡燕;杨改河;任学敏;王得祥;;辛家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王伯荪,黄庆昌;桂西南岩溶地区森林类型及生态平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4 陈祥伟,陈立新,刘伟琦;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陈志芳;刘金福;吴则焰;;戴云山不同海拔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鲁顺保;周小奇;芮亦超;陈成榕;徐志红;郭晓敏;;森林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10期
7 何蓉;杨卫;方波;柴勇;李玉媛;;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03期
8 黄林;王峰;周立江;黄茹;齐代华;魏刚;;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年19期
9 游秀花,蒋尔可;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郭泺,夏北成,倪国祥;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环境效应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炳香;李增元;陈尔学;庞勇;;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森林类型识别[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2 李世杰;;贵州省东南部地区常见森林类型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玉杰;薛煜;孙家宝;李公滨;董爱荣;;不同的森林类型锈菌种类多样性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杨旭东;;贵州省东南部常见森林类型含碳率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顺保;澳大利亚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效碳和氮库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2 冯益明;空间统计学及其在森林图形与图像处理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李霄宇;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合理布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乌仁陶格斯;内蒙古典型森林类型土生空团菌生态分布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杨子清;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菲;小兴安岭两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于明乾;高黎贡山东坡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氮库时空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津;猫儿山4种森林类型群落结构及养分分布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白雲;基于RS与GIS的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冠层截留模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肖灵香;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与养分含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冬云;流溪河小流域三种森林类型对水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鹤霖;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类型遥感分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王茜;冀北山区不同森林类型水文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馨爽;多维度SAR森林及其类型分类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光;松华坝水源区森林类型水源涵养与降雨水质改善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黎贡山东坡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氮库时空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0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