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基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的土壤盐分空间预测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6-12-16 10:42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的土壤盐分空间预测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年

基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的土壤盐分空间预测及其应用

毛蓉  

【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东北一隅,除去东营市和滨州市,还包括与其相邻的几个地区,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被誉为“金三角”,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发展前景。现阶段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盐渍化所导致的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缺乏也深深影响着区域经济与生态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政策,有法可依。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2011年的土壤盐分实地采样数据和夏季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来源,研究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对土壤盐分的空间预测效果,并与其它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作对比。同时,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土壤盐分与地下水位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相比于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GWR模型既考虑了插值点的空间位置,又在模型中充分应用了环境因素,加入环境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盐分的空间预测中,GWR模型的预测误差小,精度高,可操作性强,出图美观清楚,更加适合在研究区进行推广。(2)从2003年-2011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处于逐渐下降的状态。非盐渍土从277.01km2上升到320.57km2,弱盐渍土从553.12km2上升到779.56 km2,中盐渍土从516.68km2下降到446.92km2,重盐渍土从643.72km2下降到617.81km2,盐土从396.80km2下降到222.47km2。说明在9年期间,研究区的土壤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生态环境有所改善。(3)从2003年-2011年,研究区地下水位与土壤含盐量整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在部分区域,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也可能与土壤含盐量呈负相关。如海岸线区域,海水对于土壤盐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地下水,以至于两者呈负相关。另外,2011年的地下水位情况较2003年波动范围更小,但是高地下水位的地区较2003年更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6.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鸣;李建霞;;省域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的局域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2 邵一希;李满春;陈振杰;杨康;蔡栋;;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3 牛博,倪萍,塔西甫拉提·特依拜;遥感技术在干旱区盐渍化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以新疆于田县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4期

4 陈小兵;杨劲松;张奋东;胡顺军;李晖;;基于水盐生产函数的绿洲灌区水盐调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4期

5 樊自立,马英杰,张宏,王让会,赵元杰,周宏飞;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地下水位及其合理深度确定[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6 张伟华,孙智,李跃进;不同灌溉水质对土壤碱化影响及其改良效果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7 玄海燕;黎锁平;刘树群;;区域降水量与经纬度及海拔关系的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吕萍;甄辉;;基于GWR模型的北京市住宅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空间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9 覃文忠;王建梅;刘妙龙;;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空间数据的空间非平稳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任理,王济,秦耀东;非均质土壤饱和稳定流中盐分运移的传递函数模拟[J];水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晓霞;基于CA模型的长岭县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可视化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蓓蕾;李德全;胡晓丽;;盐胁迫对转ZmPP2C2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2 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郑春莲;;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的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3 丁海荣;洪立洲;王凯;杨智青;;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4 丁一;池春玉;苍晶;;NaCl胁迫对黑麦草几种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5 李彬;王志春;迟春明;;LEACHC模型及其在土壤盐碱化预测预报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6 周广柱;杨立新;王翊安;;营口地区公路路肩土壤含盐量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7 田宏;刘洋;蔡化;王凤;;不同温度·盐浓度·破除休眠方法对羊蹄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8 刘荣;王喜艳;张恒明;张亚文;;非生物胁迫下硅素对作物的生理效应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9 刘玉杰;王宝增;;不同品种大豆耐盐性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10 哈玲津;徐智;YUJISAKAI;杨静慧;;盐胁迫下4种盐生植物生长及耐盐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华;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水分迁移及冻胀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吕永鹏;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名彦;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谷洪彪;松原灌区土壤盐碱灾害风险评价及水盐调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李倩;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亮;基于遥感技术与HYDRUS-1D模型河套灌区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陶晶;多功能菌剂的组合效应研究及其抑菌物质的特性和分离[D];石河子大学;2009年

8 甄爱;耐盐砧木嫁接调控H_2O_2清除系统提高黄瓜幼苗耐盐性的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磊;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运移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10 郭玉川;基于内陆干旱区生态安全的地下水位调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娟;基于GWR模型的经济空间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丹;基于地理加权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空间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香梅;外源脱落酸(ABA)对Na_2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化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颜霞;外源GA_3和6-BA对NaCl胁迫下不同草莓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岩岩;GABA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GABA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朱良超;内蒙孪井灌区土壤盐分淋洗规律的研究及预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宝枝;花生耐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默韶京;长穗偃麦草中AP2/EREBP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郭媛媛;黄顶菊对土壤NaCl胁迫的响应[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任志彬;锦带花耐盐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洁,,林年丰;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郝忠胜,蔡得久;辽宁工业竞争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1期

3 王景升;辽宁国有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2期

4 武龙甫,李和跃;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11期

5 赵媛,梁中,袁林旺,管卫华;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6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7 刘殿伟;宋开山;王丹丹;张树清;;近50年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8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9 曹小曙;马林兵;颜廷真;;珠江三角洲交通与土地利用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10 胡文英;角媛梅;范弢;;哈尼梯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信息图谱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方林;中国R&D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罗罡辉;基于GWR模型的城市住宅地价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锦慧;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宫鹏;刘高焕;;黄河三角洲多尺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2 李娜;幸丽君;王福华;冯振明;王晓磊;赵亮;;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土壤盐分离子及其空间分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3 石荣光;棚室种菜应防土壤盐分积聚[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年01期

4 孔星芸,谷洪波,马玲,刘红,洪远新;农一师垦区林地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高瑾,刘延锋,周金龙,董新光;干旱区灌排条件下田间土壤盐分动态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11期

6 张光辉;刘春华;严明疆;王金哲;周在明;;环渤海平原土壤盐分不同聚型的水动力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闫琳,胡春元,董智,杨茂,雒金玉;额济纳绿洲土壤盐分特征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8 张国明;顾卫;吴之正;史培军;;渤海湾风暴潮倒灌对沿岸农田土壤盐分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9 龚江;侯振安;杨振华;张大伟;;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氮素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谢姆斯叶·艾尼瓦尔;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宏卫;买买提·沙吾提;张飞;;人工智能计算技术在新疆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壤盐分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振华;郑旭荣;李朝阳;;不同滴灌年限土壤盐分分布与变化初步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2 马献发;张继舟;;不同物料组合对设施土壤盐分及生物效应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芝;刘加珍;陈永金;王玉辉;肖召伟;;黄河三角洲典型群落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肖国举;张强;李裕;张峰举;王润元;罗成科;;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分及其灌水量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邹长明;孙善军;张晓红;汤永玲;;蚌埠地区设施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6 红梅;乌力更;孙智;贾力;;石膏改良盐碱化试验区土壤盐分状况调查研究[A];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秀萍;[N];兵团日报(汉);2011年

2 李娜;[N];宜春日报;2007年

3 马涛 李国辉 费志杰 王勇;[N];吉林农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在明;环渤海低平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及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张国伟;土壤盐分影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蓉;基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的土壤盐分空间预测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古丽娜尔·托合提;伊犁河谷灌区土壤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周剑虹;围垦后滨海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云海;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王新英;荒漠土地开发利用中土壤盐分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6 古丽格娜·哈力木拉提;于田绿洲土壤盐分、有机质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7 刘国华;于田绿洲土壤盐分特征及其成盐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8 江贵荣;干旱区不同尺度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及不确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徐薇涵;丹棱金藏芒硝矿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0 常国军;阿拉善左旗红砂荒漠土壤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的土壤盐分空间预测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5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15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